New Member
|
台灣需要潛艦是事實,但要從無到有,新台幣100億元就能打造出首艘台製潛艦?
讓人難以想像。建造柴電潛艦,比 生產戰機更為困難,
開放海獅潛艦維修工程給民間,究竟只是軍方用來安撫有意爭食潛艦國造大餅產業界的
一種話術?安慰糖?還是真把它當作是台灣自製潛艦大夢 的起點?吾輩拭目以待。
目前產官學界認為,台灣目標不是要建造大型潛艦,而只要造出能發射數枚魚雷的小型
潛艦,甚至偵蒐的水下無人載具,就能形成戰略嚇阻。中船、中科院已表達高度興趣。
台灣海軍有4艘潛艦,為人所熟知的劍龍級海龍、海虎艦,目前是主力潛艦,
正利用大修機會,裝射美製潛艦魚叉攻艦飛彈;
另兩艘老茄比(GUPPY II)級海獅、海豹潛艦,則分別是1944年、1946年下水的
美軍二次世界大戰潛艦,現在已失去作戰能力,早在十餘年前,美國舊金山海事博物館
就曾向我 方提出申請,兩艦一旦除役,請優先提供該館館藏。
兩艘服役近70年的老潛艦,至今能航行能下潛,才是真格地台灣奇蹟。
一般國家的潛艦部隊,以4年為一個戰訓周期,1年進乾塢大修,
然後返回海上複訓1年,進入作戰期再1年,第4年投入戰備序列,
所以通常一個戰隊有4艘同級潛艦部署。我國海軍各有兩艘不同級別的潛艦,
因此複訓與作戰期程一直處於混淆。
茄比潛艦有9個艙間,前後都有魚雷艙,共有10管21吋魚雷管,
但民國62年美國移交我方時,並沒有提供實彈魚雷,傳說魚雷管還被封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