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斯圖亞特
台灣對於騎樓的規定不曉得是從何而來?
據說騎樓雖然是開放讓給行人使用,但仍然算在一樓的
地坪上,換言之等於是一樓住戶花錢卻又不能使用
後來又一堆住戶私自的將騎樓圍起來當成店面或自家車庫
不過你說得開放空間跟騎樓在設計上應該是不同思維
騎樓大都是一樓門口內縮。至於開放空間也是有不少弊端
就算不是圍起來,也有人作幾個像旗竿或****看板的阻隔
搞得行人一樣難走 
|
騎樓是日本時代,日本政府規定的,讓行人走不會淋雨.增大2樓以上的室內空間(吃掉人行道的上面)當時也沒有那麼多機車..不過問題是後來..
一樓店面凹入,從外面走根本看不見商店商品,很難吸引客人
商品堆到騎樓拉客人,不但難看..容易損壞失竊,防礙走路一大堆問題..
想要像一般商店一二樓一起拉出整體門面,也沒辦法..
日本自己好像也沒有這樣的街道,應該是台灣總督府自己發明的.
把本來開放的人行路面用2樓蓋掉..街道變得很狹窄難看,而2樓以上的室內,便得非常"長"比例也不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