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是我們香港的
---------------------------------------------------------------------
當上周香港人發生尖沙咀的驅蝗行為遇上國內旅客時,
其中一個受訪者大說一句:「香港是我們中國的。」
先不論當中語句邏輯是否恰當,
但此句話卻深深打擊我這個一直支持北上的救國的香港仔。
上星期聽到東莞夜場被粗暴打壓的消息後,
我就一直想向東莞方向大喊:「東莞是我們香港的。」
香港跟東莞就只有七十多公里的距離,就只是兩次跑全馬左右。
以香港人寧願披星戴月出發也要跑馬拉松的精神,
其實就算徒步也能行上東莞。
在物理距離上說明,理所當然地東莞是香港人的生活圈之內。
查史考究,東莞第一間外資工廠正正是香港人開設的,
當年是1978年。那時的莞城還只是農村,窮得連褲子也沒一條好的,
自然民風純樸。
之後,港人一直佔東莞外資的龍頭,直接幫忙此城經濟發展三十年有餘。
要不是我們香港人不停出錢建廠,出精幫忙,東莞現在還是農村,
何來有資金來落實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東莞市於1989年實施)!
那些錢是我們一群救國軍的善意回報,
為了孕育更高文化的囡囡從業員。
我們常聽到是「多謝你亮仔, 喱痕扮呀」!
東莞公安憑什麼阻撓我們繼續貢獻呀?
港商的投資為東莞創造無數職位,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
跟香港相比,這比區區尖沙咀及旺角的表面消費,
相距何止千里。我們不止引入資金及技術,更提升了當地服務業的質素。
經港人推廣及 鞭策後,來自五湖四海的「救國軍」也慕名而來,
對「莞式十八招」讚不絕口,也對極高的服務態度稱許。
要不是我們身先士卒,前仆後繼地屢伏屢戰的話,那來今日口碑?
我們由258(坐枱兩百,一Q五百,過夜八百)開始,
一直經濟推動到369,甚至5810 再過千。我們是來消費的!
而且,對我們這群曾招待外國客參觀工廠的港人而言,
此打擊行動更是難以容忍的。沒有我們這些救國軍當翻譯,
各國海外商人何以懂去尋花?但如今想想下次外商再到廠參觀時,
你叫我如何交代東莞已無囡囡這個殘酷的事實。這不是直接影響投資嗎?
公安的打壓實際在打爛多人飯碗,破壞後花園的形象。一千多萬常駐人口的城市,只有百多萬原居民,其他外來的不是外地民工,就是MM。
2004年,東莞被選為最有活力的國內城市。
這是叫我們救國軍何等安慰的一件事。日間那種叫生產力,
晚上的劇烈活動才叫「活力」。
我曾認東莞已肯定了港人的貢獻。
我們對當地的了解使香港文豪寫出《東莞的森林》,
最後還拍成了《一路向西》,就連東莞本土人也寫不出如此情懷。
打擊行動也傷害了港台同胞的感情。
前些晚,當我多次打電話給SN某經理時,落寞的聲線傳到耳中。
「陳仔,你平安嗎?」
「我無事。但……其他人就……」聲線中聽得出嗚咽。
「小玲呢?還有芳芳呢?」
「無啦!拉的拉,走的嘅走。」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小玲的波濤叫我沉醉;
芳芳的口技是我疲憊中的靠岸。我放下電話時,萬念俱灰。
一個依靠香港發展起來的城市,如今竟容不下「百花齊放」?
原文: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4/02/18/63727
這個笑笑就好別當真
快到百了,G大召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