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自製機車,大多換湯不換藥,來源都是那幾間,如碟煞卡鉗煞車是中壢工業區的亨通,金屬觸媒是平鎮的信通等,所以成本只與購入量有關,其實大家成本非常接近。
之所以賣便宜,主要還是因為真的賣太貴不好賣,所以逼到廠商只好一直辦競賽,經銷商為了能夠取得回扣,也樂得將賺的回扣回吐在售價上,但是這畢竟是有上限的,於是現在就是到了瓶頸,即使辦活動也無法處理掉的窘境。
其實台灣機車市場足以養活多間廠商,機車銷售廠商應該思考如何做出更讓消費者滿意的產品,例如台灣多雨是否能做出有擋風雨功能的機車,是否能要求立委修法,修改過時的法規,讓三輪機車可以給一般人用,讓載貨的人可以不考慮一定要使用汽車,是否能發展福祉車?太多議題可以玩,但是台灣機車業者只會很蠢的短視用外形賺消費者的錢,結果就是延長二手機車年限,在台灣機車業者做出真正適合台灣環境的機車之前,我都會認定台灣機車業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