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其實就是台灣從金融風暴時期開始的匯率管制政策而已,
買進日本公債、增加匯市裡的日幣數量讓日幣貶值,讓日本的出口商品在價格上有競爭力。
之所以敢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日本國內的薪資水準經得起通貨膨脹的壓力(他還想增稅
另一方面是對日本國內大型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有自信,
希望藉此把日本從自產自銷的內需經濟逐漸轉向以外銷為主。
穆迪的看法明顯的見樹不見林。也不用特別去看SONY的財報,
看看SONY在各產業推出的產品、策略,還有同樣產業內的日本廠商做了些什麼,
這樣比較才有意義。行動通訊產品SONY目前還沒賺到錢,
但是它的產品已經從三年前使用落後同期競爭者一年以上的落伍CPU
到去年變成比其他智慧型手機廠商要早使用同等甚至更強規格零件。
目前全球市場上能買到旗艦機種有防水功能的也只有SONY,
其他日本廠商無論是SHARP、PANASONIC、TOSHIBA全部只做國內電信客製機。
相機部門也是同樣情形,新產品的研發能量已經跟其他廠商做出區隔
而生活家電只有大陸人賺得到錢。
SONY往後會起還是會倒很難說,畢竟不確定因素很多,但是他如果不繼續燒錢下去
倒得一定很快,至少某些燒在研發製造方面的錢燒得有意義,
如果SONY是垃圾,那台灣幾個面板廠該算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