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緩Fab 42的建置,轉而升級Arizona另兩座12吋廠為14nm製程,是明智之舉,對Intel目前約八成的稼動率有提升的助益。當初Intel擴廠計劃的確高估了PC市場的未來跟輕視了Mobile SoC的前景,在目前舊世代跟新世代PC處理器的總需求並不需要新的12吋廠,而Atom處理器在智機跟平板尚處於小眾,量更不需要新產能。
PCG整體營收在2013全年是衰退的,尤其是前三季,都是減收減益;只有第四季是平收增益(應是Haswell新品加持而來的高收益)。PCG主要包括桌機跟筆電兩大區塊,桌機營收增長意味著筆電衰退更大。
Cloud、Storage、HPC、Enterprise都是歸屬在DCG,而DCG的整體成長遠低於市場預期,是Intel遭受的最大質疑。Intel歸咎於企業IT支出增速未如設想,加以美國政府機關停擺。有趣的是,Intel提到cloud分食了企業市場,前者增收的部分約當於後者減少的部分。
NAND劃分在All Other,連著2012、2013年都是虧損,2013年營收年增近20%,最終仍虧損逾22億鎂,營損率比行動晶片部門還高,算是哥倆好。
總體而論,DCG獲利被兩個敗家子吃光了,PCG獲利幾乎等於Intel總營益,還年減近15%。雖然還是傲人的122億鎂成績,降幅可嚇壞一缸子人。
Silvermont的電源管理源自Haswell,後者整合電管模組後,桌機跟筆電所需的周邊power元件大幅減少,是台廠的暗傷。至於在mobile SoC上,ARM陣營一向都有獨立的一顆PMIC,且都是外包給國外第三方專業廠商(MTK的PMIC不知是否in-house?),這方面台廠也沒分到餅。Silvemont連PMIC都不需要,台廠一樣望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