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鋰鐵電池最初使用美國A123 SYSTEMS ANR26650M1A,每顆單位容量2.3Ah,目前第二代ANR26650M1B電池芯已經發表,單顆容量小幅提升2.5Ah,放電能力也稍微提高,下面是採用新款電池芯的第二代7.5Ah/10Ah鋰鐵電池簡介及測試
外盒正面,仍沿用舊的外盒,黑底配上RCE LOGO
側面以英文寫上產品規格、使用注意事項
另一側面印上鋰鐵電池特色
打開包裝,氣泡防震墊包住電池外部避免運送過程中受撞擊損傷
A款電池包裝內容,有中文說明書、註冊流程紙卡、RCE LOGO螢光貼紙、鍍金電極螺絲、電池本體
採用二代電池芯的A款(厚款)電池,尺寸與第一代相同
上蓋有碳纖紋路商標裝飾板,以金色內六角螺絲鎖在鋁製本體外殼上,電池正負極間有印上使用注意事項提醒使用者,電池正極端旁以紅色圓點標示
電池後方也有印上與外盒側邊一樣的英文說明,比較不同的是右上角的序號,為了區別不同電池芯,序號做了更改,A10表示為A款10Ah電池,與舊有的9.2Ah進行區別,序號也重新從1開始計算
B款電池包裝內容,除電池本體不同外,中文說明書、註冊流程紙卡、RCE LOGO螢光貼紙、鍍金電極螺絲通通一應具全,還多了一塊黑色泡棉墊,用來填塞多餘的電池室空間
採用二代電池芯的B款(薄款)電池,尺寸也與第一代的相同
電池後方右上的序號也跟第一代有所不同,B75表示此電池為B款7.5Ah電池,與同樣體型的6.9Ah型號有所區別,序號也是重新從1開始計算
A款與B款電池放在一起,就可以知道其體型的差異
側面也可以看出高度差異,依照車輛電池室大小選擇對應的尺寸及型號
鬆開上蓋的固定螺絲,就可以把電池組拆卸開來(注意:自行拆卸電池將會影響保固)
使用一定厚度的鋁製外殼,可以有效保護電池芯不受外力破壞,同樣也可以維持電池空間安全,而不會對車輛及人員造成影響
電池芯透過電池支架整齊排列
使用的A123 SYSTEMS ANR26650M1B第二代磷酸鋰鐵電池芯,單顆容量提升至2.5Ah,充放電性能也略為提升
電池上蓋可以與內部電池支架分離
兩個金屬插銷對準電池支架上的金屬碗狀接頭,確保電流流通路徑順暢
電池上蓋的金屬插銷透過內部導體板直接通往外部電極,採用與上蓋一體成型的方式
電池組組合為三顆並聯再串聯四組,鎳片分別連接電池的正極與負極,使用雷射八點點焊固定,鎳片中央的長條型開孔可以避免電池負極中央的安全洩壓閥受到阻礙,再使用耐熱膠帶確實貼緊點焊後的鎳片及電池
電池內部的BMS,將各串電池分電壓拉至BMS上,透過處理器(右)進行監控及動態平衡
7.5B款與鉛酸電池的外觀比較
平常通勤使用的測試車輛(07年第二代TMAX)上已經使用第一代B款6.9Ah超過一年半,使用狀況一切正常,尚未送回檢查過
使用FLUKE 289電表的MAX/MIN擷取功能,冷車下連續發動引擎兩次後,第二次的電池兩端最低電壓為8.38V
接下來把第二代B款7.5Ah電池換上,因受限於二代TMAX電池室空間,最大僅能使用到此款電池
開啟電門,發動引擎,第一次的電池兩端最低電壓為11.252V,畢竟是新的電池加上二代電池芯,表現一定比起第一代6.9Ah要好
接下來關電門熄火,馬上再打開電門並啟動引擎,第二次的電池兩端最低電壓為10.703V,比起第一次略低,但仍比第一代6.9Ah的數據要好
結論:
因為電池芯技術的提升,不僅電容量略微增加(2.3→2.5Ah),連帶使充放電性能也增加(充放電性能指標為C的固定倍數,而C就是電池的容量),對於電池體型受限的車種,但又想要有同尺寸中較佳的電池性能,可以考慮選擇採用第二代電池芯的新款鋰鐵電池組,不過第二代電池芯的單價也較高,也會影響電池組的售價
補充ANR26650M1B與舊款ANR26650M1A比較起來強化的部分
1.容量提升2.3Ah→2.5Ah
2.電池內部阻抗降低約18%,大電流輸出影響減少
3.更長的循環壽命,攝氏23度,3A充5A放,深度循環次數超過4000次
4.高溫及大電流放電下循環次數是舊款的1.5倍(攝氏45~60度,20A放電)
5.更低的自放電率,放置24個月後仍有50%電池容量
6.即使性能改善,兩款電池安全規範標準仍相同(IEC62113、UL1642、UN38.3)
缺點:
1.單價提高
2.重量由原本72克小幅增加至75克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