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我會"想像"這樣一家雜誌社的情境,不曉得在臺灣有沒有機會出現?
有位有錢大戶,他家兩代吃不完,有天他突然想不開了,決定出錢辦汽車評比雜誌,
他的做法是,先找一些人頭,這些人頭是橋過的,
盡可能的確認這些人頭兩年內不會有違反合約或叛變的心態,這些人頭的功能就是,
用他們的名下去"買"新車,一整套的車輛全配/選配套件都買來,然後就開始做試車,
然後試完車,用雜誌社的名義例如平面刊物/影音光碟等方式販售。
當然,這些買來的車一定至少曾經被這位有錢大戶開來體驗過,
但是另外有專業的評比團隊在運作要出版的評比內容。評比內容有點像是在仿記錄片的模式。
然後評比完畢,以"極其優惠"的價格二手賣掉,當然,會跟二手賣家談好一些條件,
例如,將來可能還會在借來,補一些當初漏掉的測試這樣,還有不得低買高賣這樣。
因為這是非常砸錢的過程,所以測試一部車算一部,如果能測試個24輛(假設一個月一輛好了)
兩年下來也是有累積了些東西可以看了。
然後,這位有錢大戶的娛樂預算也花完了,因為沒錢了,這個汽車評比團隊就解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