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chris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Dec 2006
文章: 243
引用:
作者Irvinson
菹,醃製或加鹹。

依乾隆四年校刻光緒同文局本《南齊書》原文為[上草左爻右且],詳附圖一;
http://i.imgur.com/fjGmz5C.jpg

按明朝章黼撰《重訂直音篇》,此字同菹,詳附圖二。
http://i.imgur.com/vuCBARk.jpg

薤,為植物名,在此不適用。

原意為庾杲之(人名)自小清貧,每餐只吃醃韮菜、煮韮菜及生韮菜等雜菜,有人開玩笑說:「誰說庾郎貧窮,吃菜常有二十七種之多。」即韮九同音,所以餐餐吃三韮,即為說三九二十七(3 X 9=27)。


厲害,
我記得以前老師上課是說他吃三種韭菜,
韭薤,蒲韭,生韭
沒想到是料理方式。

因為以前異體字或誤字不少,所以對後來的人來說,還真的是有點傷腦筋。
舊 2014-01-12, 08:55 PM #1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chris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