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引用:
作者MUS
先前與ITRI 合作協助廠商技轉的時候的確發現同樣的情形 (不過這是從後端產業鏈的觀點).
嚴格說起來, 樓主那篇是3成對7成錯, 工研院的基礎不患技術問題(還是有研發單位的實力, 但是是被壓榨那一群), 患得多數人是隨設計不良的制度見縫插針, 糜爛下去的問題.
台灣很多掌握資源, 號稱專業的單位根本就沒能力, 為求和國際接軌就硬是要搞一樣的制度, 造成很多單位空有其職而無實際能力(反正相關相似的背景就來擔任, 借調或兼任). 政府也知道, 所以來土法煉鋼, 現有的不專業體系因為木已成舟, 弄掉會顯得過去根本就是錯誤的決策, 所以不動這些單位, 反正會寫書面資料足夠就好, 再爛也留著. 但是事情不能不做啊? 所以再弄經費搞產官學合作, 打算靠工研院等單位提升產業的能力, 搞研發搞技轉, 層層往下走, 審批計畫的族群, 壓榨的自然是最底層的研究生和相關靠經費吃飯的人.
像近幾年來的一連串食安環...
|
說得很好
但環保局這邊要說一下
1.主管機關市環保局沒錯,只是停工發文是府函,如果以局函發,那這有打行政訴訟的潛力...你知道我知道,就是有後路
2.有關汙染米這邊,這是屬於環保局水保科土壤及地下水這個分類(地方名稱不同),彰化有配置幾員(前彰化葡萄公主..)管轄,依照幾位教授的實驗,植物對這些汙染物吸收率極低,不然整治汙染土攘就不用把土挖走了....
3.按照水汙法...只要私接暗管就能勒令停工,要看一下法源喔.....
但是行政不彰是事實........ 
__________________
就讓清風帶走一絲煩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