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typh
可能沒注意到,消防人員也是別人的兒子,不是嗎?
像這一類的言論,通常都可以找出自相矛盾的地方。
俯拾即是,站上就有一堆了。也不太願意明著點出來,
當事人缺乏這個能力,說再多也沒有什麼用。總之,
「訥於言、敏於行」這修身的原則是不會錯的。
以下是朱元璋很討厭的一句話,然後就把它從書上刪除了  :
孟子曰:「吾今而後知殺人親之重也: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
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然則非自殺之也,一閒耳。」
可以好好研究朱元璋刪的有那些,一定會有很驚人的發現!
|
補充一點東西。別說沒幫忙。
今天如果說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希望大家盡
可能的多幫一點忙……明明是同一件事,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句話剛好也是語出《孟子》,書要是沒讀,很難知道有這東西。
---
�**縞t一件事,說到讀書,最近好像南部某校出了一點事,讓大家
對讀書這事有點誤解。相關主題太亂,口水太多,我寫在這裡。
現代普遍的觀念是:讀書等於求知識。謬矣!非原來的意思。
內容上改了,可以表面文字沒跟著改,以至於一堆人跟著誤解,
誤解之後就開始亂經典。
所謂的讀書原來不是單求知識的意思。《論語•學而》裡就有: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
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後面子夏跟著補充: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單求知識叫學文,是末節的事。一開始是要學作人,作人學會了,
才能再學文求知。所以一個人能夠讀到書認到字,那很不得了了!
這些作人處事的學問早就已經學了很久很久。
現在是小學一年級就學拼音、英文,而廁所花父母的錢請人掃……
無論是國家制度還是社會觀念,全部顛倒,然後出了事才反過來
怪東怪西怪古人。
現在家庭教育功能幾乎潰散,學校教育也毀得差不多了,社會教育
的功能可能衹剩下一半不到……若身邊有子女的人,注意呀,
您可能已經是最後一道防線了,慎之、慎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