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ARM對2017年的願景藍圖。

ARM Cortex三大系列A、R、M各針對應用處理器、即時控制、微控制器等市場規模各為40億台、140億台、230億台的三大領域,大至基地台,小到智慧卡,無遠弗屆,幾乎涵蓋了所有電子產品。也証實ARM已在覬覦Intel的PC市場。

說ARM是百分百的創新公司,真無二話。純腦力活兒,不玩製造,只賣IP,賺授權費跟權利金。驚人的95%毛利率,近50%的營益率,直叫它第一名。
不僅是CPU與GPU的核心授權規模水高船漲,連physical IP也與日俱增,足見fabless對time-to-market的重視,用買的真的比較快。

全球560家授權廠商中,技術門檻最高的架構授權者僅15家,果真曲手足可數;系列核心授權者也不過12家,畢竟零買不比長期訂戶。
看得出來,在應用處理器、基頻、BT&WiFI、磁碟控制器及印表機上已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微控制器、智慧卡、3D繪圖、車用上的發展空間不小。
智慧行動裝置雖然幾乎讓ARM吃乾抹淨,但基期已高,難有高成長;反倒是數位家庭與嵌入式應用都有中兩位數進展。企業應用則算是其軟肋吧!1、2鎂單價的IC商機龐大,果然薄利多銷。

狙殺Intel跨界野心,『廉能』為本的ARM,用MTK成名法寶的Cortex-A7痛毆Clovertrail+,不甩22nm的Silvermont,得理不饒人,贏家說了算。
2017年總數18億支智慧機的預估,顯示ARM看好14億支的中高階市場,就連一般語音手機都有7億支的規模,看來高階市場式來到高峰期了。
雖然由Apple開了先河,ARM也揭櫫了64-bit處理器對未來記憶體密集應用的重要性,也明示了ARM Cortex-A50系列處理器向上攻入筆電、桌機、伺服器等PC領域的必然趨勢。
而Mali-T600系列具備了GPU運算的本質,也說明ARM對其跨入GPGPU的HSA運算市場的規畫與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