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權中*
|
蜘蛛
(《本草經集註》)
【異名】次蟗、蛛蝥(《爾雅》),蠾蝓、蝳蜍(《方言》),網工(《廣雅》),綴蝥(《爾雅》郭璞註),社公(《方言》郭璞解),蚰蟱(《別錄》),網蟲、扁蛛(《現代實用中藥》),圓蛛、癩癩蛛、蛛蛛、到麻(《吉林中草藥》)。
【來源】為圓網蛛科動物大腹圓網蛛等的全蟲。
【動物形態】大腹圓網蛛
體圓形或橢圓形,頭胸部被有背甲1枚,無分節狀態。口小,適於吮吸;單眼4對,位於頭胸部背面的前端參差排列。下有附肢6對;第1對為鉗角,似大顎,呈單螯狀,內通毒腺;第2對為腳須,似觸角,在雄性則末端膨大成交配器;其它4對均為步足,各由7節組成,其跗節末端有鉤爪2枚,中間叢生細毛,有吸附作用。腹部圓大而軟,與頭胸部相連處,縊縮成細腰;前腹面中央有生殖孔,並有生殖板覆蓋;其兩側有肺囊的氣孔1對;後腹面有時有氣管的氣孔1對或臺而為一;腹面後端有肛門;其前方有疣狀的小突起3對,即紡錘突,尖端有孔,內通紡績腺,能分泌一種粘液,凝結成絲而結網。
大多營單獨生活,夜間則活躍,通常結網於樹間、檐下、屋角等處,兜捕其他小蟲為食,也吃其他蜘蛛。大部地區均有分布。
本動物的蛻殼(蜘蛛蛻殼)、網絲(蜘蛛網)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夏、秋間捕捉,入沸水燙死,取出,曬幹或烘幹。
【炮制】①《雷公炮炙論》:"凡用(蜘蛛)去頭足了,研如膏,投入藥中用。"
②《長沙藥解》:"炒枯存性研細用。"
【性味】苦,寒,有毒。
①《別錄》:"微寒。"
②《日華子本草》:"冷,無毒。"
③《品匯精要》:"性微寒,有毒。"
【歸經】《長沙藥解》:"入足厥陰肝經。"
【功用主治】祛風,消腫,解毒。治狐疝偏墜,中風口歪,小兒慢驚、口噤,疳積;疔腫,瘰癧,瘡瘍,蜈蚣、蜂、蠍螫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