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bob0123
真正要發揮【高速的】SATA3 SSD 的速度,那舊平台根本就不行,不換主機板發揮不出來,因為晶片組本的 PCI 頻寬太小,用什麼擴充卡都沒用,被 PCI 頻寬限制住了。
第一代要看是什麼晶片,硬碟的部分就我知道地告訴你,
VIA 8237 系列死定,根本抓不到,因為目前市面上 SATA3 硬碟就算用 JUMP 或是原廠工具軟體去調整降低 SATA 模式,都只能降到 SATA2,但是 VIA 8237 根本完全抓不到,連開機黑白畫面都抓不到。
INTEL 晶片組看主機板,大部分都可以抓到 SATA3 硬碟,但有某部分廠牌真的沒辦法。
|
IDE的部分是九年前的Centrino
自己未來打算升級的是AMD SB710南僑(SATAII)
限制到無所謂,就像早期的ATA100主機板接ATA133硬碟一樣也吃不到滿速
主要是SSD SATAII的硬碟主控和顆粒沒有比SATAIII SSD好的情況下價位又
差不多當然挑SATAIII的SSD, 4K效能好又能把SATAII 3Gb/s的頻寬塞買就夠了
引用:
作者42章經
我是實際使用者...
IDE這種老界面
不管是直接買IDE SSD或透過轉卡
都還是值得的,上面幾位大哥的話聽聽就好
我家四台PC都用SSD當開機碟,兩台美光M4一台INTEL330一台創見IDE
IDE SSD帳面上的速度雖然很可笑(讀70M寫45M)
但是實際使用起來感覺並不會輸給速度動輒三四百的SATA3 SSD太多,
當作開機碟時就算數據上不如7200轉梭魚12代機械硬碟,但是使用起來卻順暢許多(01上創見IDE SSD的災情我沒遇過)
就算是IDE SSD這種史前遺產,還是能讓樓主有耳目一新的感受的...
|
感謝太后,果然還是有實際經驗談最好
01那篇災情是跑測試程式出來的結果都很糟糕,才有人建議最佳解是
mSATA加IDE轉卡
引用:
作者nanri
NTFS最小存取單位就是4KB,
當OS存取大量檔案的時候,
4KB的效能就是決定快慢的時候,
傳統硬碟的罩門就是4K與4K多工呀,
好一點的2.XMB/sec,爛一點的才0.XMB/sec,
而循序存取的1XXMB/sec那個只是在你在複製影片或ISO等的單一大檔,
而且是要檔案有連續的時候,才會有那些效能;
而SSD,雖然影響的層面很多,有沒有開AHCI,
是不是原生的SATA,
不過再怎麼爛也有1XMB/sec的4K存取效能,
比起硬碟就高出6~1X倍了,
所以,能換就換吧,除非你只是時常用來作連續存取而已。
|
感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