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
我彌留之際(As I Lay Dying)是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所著的長篇小說。福克納說,他聲稱自己在六個星期內就完成了該書,沒有改動一個字。[1]福克納在電廠工作時寫成了該作,1930年出版,他自己將其視為「傑作」。這是福克納的第七部長篇小說,它始終被認為是20世紀文學中最優秀的長篇小說之一
小說採用意識流的寫作技巧,多敘事者,章節長度也參差不齊。小說延續了之前作品的意識流風格和家族敘事,1931年福克納曾對記者說該書是他「最好的小說」。
電影的敘事風格 頗像 泰倫馬力克 天堂之日 那種基調...但帥哥導演.用了大量的 分割鏡頭...所以一般觀影者都拿這做話題
但是如果你熟習 狄波瑪 剃刀邊緣 這根本不成問題。

本片背景是在 1928 年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 城市都那麼慘
何況 農村小鄉鎮了。
吸引我的倒是故事本身那窮不垃圾 為了五塊十塊的窮酸味
電影開始作母親的都要斷氣了 最喜歡的兒子朱維 為了三塊錢的工作出外 逢上夜雨沒機會訣別。
她臨終前交代做木工的大兒子凱蘇 親自為她做棺材 自己看到成型的外殼 她才瞑目 (靠! 也真是太誇張了唄)
同時也交待 要剩下的家人 親自送到 六十里外 出生地埋葬。
這電影就是描寫運送的過程點點滴滴。
老大凱蘇跟觀眾報告 做棺木的秘訣 感覺有點好笑。
一.握面需要很多釘子
二. 每個接縫都有兩個握面
三. 水會隨之流走 比側邊還要輕易的來回移動
四. 人在一間房子裡 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站著的
接縫和結點做成上上下下..............
五.==== ==== =

老二戴爾是個生來敏感又會洞悉別人極端道德的基督徒個性。
他知道 過世的母親 跟父親完全沒感情 老三是私通外人生的 而妹妹杜薇
是個隱性花癡 只要母親死了她就可 跑到小鎮找些男人
小妹杜薇對 二哥能溝通但又顧忌 她實在控制不了自己...她期待母親過世後下葬之便
到小鎮求醫拿掉腹中的孩子

老三 朱維是母親的最愛 原因無他...他是母親瞞者父親跟人私通生的
也是母親付出真愛的結晶

小弟 華大年幼 他跟二哥戴爾感情最好。
爸爸安斯 自私自利 讓整個家庭成員都有點瘋癲 各懷鬼胎 因而使得本片角色都很突出
父親安斯要用 老三朱維打工賺來的馬 換被河流 淹死的驢跟失落的工具
--天知道 我十五年來缺牙省下的每分錢 是為了 家裡不匱乏 得到溫飽
上帝造人有牙是用來 吃食物維持生命的。

小妹杜薇 潛意識 中想把 老二戴爾刺死 那對批判的眼神時時有惡夢。

杜薇每到一處 都找醫生想法子把胎兒以藥物流產 那時代是很閉塞的..她被拒絕了。

馬車經過村鎮 因為經過五六個熱天發出的臭味 讓人掩鼻。

老大凱蘇在馬車 渡河時 被巨木撞斷了腿 為了父親省錢唯一治療 方式找獸醫用夾板固定 他們竟然用 水泥代替石膏 敷上。
因為上帝會引導基督徒解決難關....
杜薇 報警抓走了眼中釘 戴爾。送進瘋人院 找到了冒充醫生的伙計 要以肉體換取除胎藥。而且要長期接受"療程"
大家千幸萬苦 埋葬了母親 老大凱蘇 斷腿生蛆截肢 小妹杜薇"治療完畢"帶回香蕉讓大家果腹
卻發現 父親 沿途摳門省吃儉用逼大家的真相..因為他要弄口假牙 另找個老婆
享受人生。
總而言之,弗蘭科的這次大膽的改編嘗試是成功的,因爲他以自己的方式梳理了小說的結構,而且比較原汁原味地呈現了福克納所創造的奧德賽。但這一優點也會對這次影像嘗試反身自製,因爲這次的改編僅僅是弗蘭科對(我彌留之際)這部極具挑戰的小說的注腳,或者說是插圖,他並沒有留下太多專屬於弗蘭科、專屬於影像世界的印記。但通過這部電影,我們確實可以看到弗蘭科的導筒正越執越穩 把一個暮氣沈沈旅程 弄得詼諧有趣。
我們有各種理由相信,這位才子還會向電影界輸送更多的才華。

飾演小妹杜薇的演員 -阿娜·歐蕾利
還真是個美人胚子
As I Lay Dying 2013
我彌留之際
射手字幕 英繁 (翻譯因為 對白是出自 沒知識的農民口中 要絞盡腦汁 去揣摩)
http://2005.shooter.cn/xml/sub/255/255720.xml
電影預告
[youtube]VO68Kd2yQsE[/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