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e Member
|
這裡要先說明常見的保護種類
OPP(過功率保護),是針對一次側,檢測流過開關晶體的電流大小,檢測方式有使用比流器或是低阻抗電阻器,當流過開關晶體的電流超過其設定值,一次側PWM晶片會中斷運作,使電源停止輸出,但因為避免因開關晶體交換間的電流突波造成誤動作,加上大部分都會使用較高規格的晶體,其偵測範圍會大於POWER功率較多
OCP(過電流保護),是針對二次側,各電壓通道的最大電流偵測,如果是12V多路機種,有些電源是以各路總合,有些則是各分路獨立判讀,偵測電流方式是短銅線或是電感因電流流過產生壓降,只要當通道流過大於電源管理晶片的設定值,就會觸動保護並關閉功率級運作停止輸出
SCP(短路保護),也是針對二次側,因為短路=大電流流過,所以大部分電源管理晶片會當作是過電流保護來處理,但沒有過電流保護的呢?就只能等到一次側OPP動作才關閉電源,所以有OCP的來說,SCP就是OCP動作電流,沒有OCP的,就是OPP的動作點,對於12V短路來說,會比較容易頂到OPP,但如果是3.3V/5V短路,頂不到OPP點加上電流無限制,就是災難的開始(除非先碰到UVP)
所以說,最理想的設計就是3.3V/5V/各路12V都有一組自己的過電流動作點,每路最大輸出限制在240VA(對12V來說就是最大20A),當任一回路超出其最大電流,就關閉輸出,但硬體裝置設計的規範一直在變,市售硬體裝置並沒有針對裝置的用電進行明確規範,尤其是高階顯示卡與處理器,所以才會使原先制定的240VA破功,而為增加"相容性"與"容錯力"(這裡是指使用到不恰當接頭導致多路電流分配不均),電源廠不是放寬多路的最大電流量,就是直接改成單路,而在高瓦的單路設計電源上,12V的OCP因為動作範圍太大,保護力顯得過於薄弱,幾乎等同於OPP動作範圍,所以12V要很高的電流才會動作,但這時只要任何有阻抗的東西,包括電路、接頭、故障的元件等,都會被當成"負載",只要沒有到OCP/OPP動作點,就不會去讓POWER停止輸出,除非這時電流已經大到讓輸出電壓降低,使UVP(低電壓保護)先動作,不過這時12V故障電流已經造成很大的損壞,另外目前高效率電源都採DC-DC的設計,是一組獨立的電源電路,而該電路使用的交換式電源IC部分有自己的過功率/過電流設計,有些廠商會把3.3V/5V的保護交給DC-DC上的電源IC,但也有比較嚴謹的廠商會把3.3V/5V DC-DC輸出再拉到電源管理IC上進行進一步的保護,這樣可以避免DC-DC異常導致POWER輸出不正常使用電裝置故障,可以算是備份的保護
但是保護越多,有時對電源輸出限制也越多,這在某些需要極端用電場合下(例如超頻),使用輸出不受限的電源可避免因保護限制導致"跳機"的狀況,但對於一般家用,則使用保護較齊全的電源,可以的話採用針對每路12V最大功率限制的多路電源,對於用電安全較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