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ALALOVE
Regular Member
 
LALALOV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Apr 2007
文章: 54
引用:
作者奶油銓
您如果問說,

(1+100)+(2+99)+...... 這個加法算式寫成乘式該怎麼寫才對, 我會覺得要寫你文章裡面寫的那種,因為小二的課程在學這個。

拿交換律來講的,直接請問他 : 沒有先定義乘法,哪來的交換律 ? 有好多種 "乘法" 沒交換律,為什麼? 因為定義使然。

附上計量單位來講的,也可以請問他 : 到底您覺得要計算買 12 隻8元 的筆一共要花多少錢 ? 該用哪種加法來算 ? 再來看那種加法定義上是寫成哪種乘法就好。

並沒有規定說,只能有一種算法是對的,就像您舉出的部編版課本,裡面就有一題是寫 3x4 或 4x3 都可以的情況,但這根本就不是因為有交換律才導致的結果。而是因為採用的加法方式不同,才導致的。但這一題真的也可以這樣看嗎 ? 我個人是懷疑,至少我沒有看到有什麼說法讓我相信說買12隻8元的筆,該用12+12+12+12+12+12+12+12 這種加法算式。

小二的數學,就是用小二的方式...

我的想法是,「一打鉛筆12枝,每枝8元,共要付多少錢?」這個題目如果出在大學或給社會人士寫的考卷裡,回答 12x8 算不算錯?

這棟樓裡很多網友強調這是小二的題目,但數學就是數學,不會因為小二學生作答或是大人作答就有不同的答案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小二老師也都是用8+8+8+8+8+8+8+8+8+8+8+8=8x12來教學生,但在出題目的時候,命題老師要注意出題的方式

舉例來講,國小沒有教負數,所以老師會跟學生說5減8沒辦法算,頂多再跟學生補充說,負數到國中就會教了

但如果有個老師在月考時出了一題「15.8 - 30.5 = ?」,那我們應該跟學生說答案是-14.7,還是此題無解

再舉個例子來說,一圓的半徑為10,則其面積為100π,但國小還沒教π,都是用3.14來計算,所以現在的老師在出題要學生算圓周長或圓面積時,都會附註以3.14為圓周率,然後題目會問圓周長或圓面積「大約是多少」

也就是說,老師出題時要適當地以題目包裝他所要考的概念,不能讓題目出現類似此題的爭議

其實這個題目如果要避開爭議,命題老師可以這樣出

一打鉛筆12枝,每枝8元,共要付多少錢?(1)請以加法計算 (2)請將第(1)題的算式改寫成乘法

這樣不是既能考出老師想考的觀念,又能避開爭議嗎?

當然,上面的講法都是基於「一打鉛筆12枝,每枝8元,共要付多少錢?」可以寫成 12x8 做計算的基礎上,如果您不認同這個基礎,那上面的說法就沒有意義了
__________________
想念.....
舊 2013-11-28, 03:35 PM #36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ALALOV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