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史以來最大型的陸攻驅逐艦「朱瓦特號」日前正式下水,
開啟美國海軍建軍的新紀元。儘管受限預算,美國海軍僅能建造三艘,
但具匿蹤、火力強、射程 遠、精準度高、造艦技術先進的朱瓦特級驅逐艦已引領
海上作戰新時代到來,展現美國海軍水面作戰艦的建軍新風貌。
二○一三年十月二十八日、十一月九日(美國時間)
是美國海軍建軍史上的重要時刻,也是令美國民眾同感振奮與驕 傲的時刻,
更是世人目光關注的時刻。在這兩天,號稱全球最大且先進的新型驅逐艦
「朱瓦特號」(Zumwalt,DDG-1000)及用以接替尼米茲級航空 母艦,
斥資一百二十八億美元打造的新一代航空母艦「福特號」先後完成下水,
宣告美國海上戰力即將進入新的里程。一艘可遂行陸攻任務的驅逐艦、
一艘重達九萬 噸且戰力大幅超越尼米茲級的航空母艦,
象徵美國的海上霸權地位仍難以撼動,未來服役之後,若部署在亞太地區,
足能實現美國的亞太新戰略,抗衡中共,並符合 美國將半數以上的軍艦
(含部分新型軍艦)派駐亞太地區的戰略用兵思考。
負有對地攻擊任務
朱瓦特級驅逐艦的建軍始於一九九 七年七月重新啟動的DD-21計畫,
兩千年七月,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宣布,DD-21的首艘艦以曾任美國海軍軍令
部長的已故朱瓦特上將命名。原本朱瓦特 號驅逐艦早安排於十月下旬就要舉行
下水典禮,因聯邦政府運作停擺,被迫暫時取消,所幸只耽擱了幾天,
朱瓦特號驅逐艦最終能趕在安放龍骨屆滿兩週年前下水, 向正式成軍邁出重要一步。
朱瓦特級驅逐艦負有對地攻擊的任務使命,美國海軍當初已充分體認,
今後為解決區域性的軍事衝突,對陸地投射武力 將是主要的作戰模式,
發展能陸攻的水面作戰艦有其必要。事實上,從美國海軍於一九九二年九月頒布的
「從海上來」戰略白皮書即可窺見端倪;
同年十月,美國海 軍再提出「二十一世紀驅逐艦技術研究」,納入陸攻的概念,
進而催生朱瓦特級驅逐艦。不過,美國海軍推動新型驅逐艦的建軍,
始終難逃預算緊縮的宿命。原本在 造艦計畫仍是DD-21的時代,
美國海軍預定採購三十二艘,造艦計畫轉變至定為新一代火力艦(DDX)後,
已縮減為三十艘,隨後又因投入成本過高,將需求 數量降為二十四艘。
難以抵擋建造經費高漲的美國海軍眼見DDX首艦造價於二○○五年已飆漲至
三十三億美元,後續艦建造也要花費二十四億美元,只得長痛不如 短痛,
決定將整體建造數量再下修至十二艘。幾經波折,
美國海軍無法如願獲得至少二十艘以上的朱瓦特級驅逐艦,
最終只能採購三艘,建軍的預期與結果落差甚 大。
朱瓦特級驅逐艦由位在美國緬因州的貝斯造船廠(Bath Iron Works,BIW)
負責建造,二○○七年十一月十二日獲美國海軍一紙一點四二億美元的合約,
展開新艦的設計;二○○八年二月十四日,貝斯造船廠正式與美 國海軍簽署價值
十四億美元的首艦建造合約;二○○九年二月,朱瓦特號造艦工程展開;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安放龍骨;二○一三年十月二十八日下水。
就在朱 瓦特號全速生產的同時,該級艦的二、三號艦的建軍亦持續推動。
二○一一年七月下旬,美國海軍再與貝斯造船廠達成造艦的相關協議,
同年九月十五日即完成合約 簽署。美國海軍將朱瓦特級的二號艦命名為
麥可蒙梭號(USS Michael Monsoor,DDG-1001),
紀念一位曾在阿富汗戰場保護隊友而犧牲的士官;
三號艦則命名為林登詹森號(Lyndon B. Johnson,DDG-1002),
紀念美國第三十六任總統林登詹森。目前二號艦已於二○一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安放龍骨,三號艦於二○一一年四月開工建 造。
設計令人耳目一新
朱瓦特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約一萬四千五百噸,艦身長約一百八十三公尺、
寬約二十四公尺、吃水深約八 點五公尺,最大航速三十節。
該級艦造艦設計納入美國海軍指定承包商進行測試的十項關鍵技術,
包括打造穿浪逆船舷艦體、艦體周邊垂直發射系統、整合複合材料 船艛與孔徑、
紅外線模型、整合動力系統、雙波段雷達、整合水下作戰系統、先進艦砲系統、
艦上共通運算環境、自動火災抑制系統。由於朱瓦特級驅逐艦採用多項
先進設備與設計概念,自然也提高了造艦的成本,導致造價昂貴。
至於朱瓦特級驅逐艦的穿浪型艦體設計,令人耳目一新,
改變以往世人對美國海軍水面作戰艦的印 象。採穿浪型艦體設計,
可使船艦航行過程因阻力降低而提昇穩定度,若遇惡劣海象,
穿浪型的艦艏能夠直接發揮切浪的作用,使船艦不再如以往需破浪而行,
而是 切浪前進。尤其採此設計,船舷向內傾斜也增加匿蹤的效果。
提及匿蹤,朱瓦特級驅逐艦擁有非常優異的匿蹤表現,
無論是艦身的設計與採用特殊 塗料,在在讓該級艦成為名符其實的隱形戰艦,
配合艦載的各式先進武器裝備,如同武藝高超的忍者,敵人無法掌握其行蹤,
反而隨時可能被突襲,這也是為何美國 海軍要求造艦需納入複合材料船艛與
孔徑技術的原因。正因如此,朱瓦特級驅逐艦只有一個全封閉式船艛結構,
採用複合材料建造,整體由下往上向內收縮,可有效 降低雷達反射截面,
船艛結構上半部壁面設有多個天線孔徑位置,用以安裝艦上所有的電子裝備的
射頻天線。該級艦的損管能力也在配備自動化 火災抑制系統後提昇,
確保艦上遭遇火災時,可迅速掌握災害位置,自動啟用滅火系統處理狀況;另
該級艦也因艦體採雙船殼構造,具有足夠的抗擊能力,增加船艦 的安全性。
為使艦上以電能驅動的主機與武器系統得以運作,朱瓦特級驅逐艦使用一套整合的
「整體電力系統」,採全自動直流區域配電系統供應 電力,
而且供電裝置會依據使用情況彈性調整設備的用電,節約能源。
該級艦的艦載武裝包括兩組MK-110 五十七公厘近迫火砲系統(CIGS)、
兩門AGS一五五公厘六十二倍徑先進艦砲,以及二十具四聯裝MK-51
先進垂直發射器(AVL),可最多可裝填八十 枚飛彈,裝填的彈種有標準防空飛彈、
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飛彈、戰斧巡弋飛彈、ALAM先進陸攻飛彈、
垂直發射反潛火箭等。其中AGS先進艦砲是朱瓦特 級驅逐艦的陸攻利器,
最大射速約每分鐘十二發,相當於陸軍部隊六門一五五公厘火砲一分鐘內發射的彈量
總和,火力強大,裝藥量也比現役的MK-45 Mod4艦砲高出三倍。若使用傳統砲彈,
最遠射程可達四十四公里;發射總重一百一十三公斤的LRLAP增程彈,
射程可達一百八十五公里。AGS先進艦砲系 統使用具匿蹤設計的多角型砲塔,
而砲管平時折收在砲塔護罩內。接戰時,ISC整合射控系統指揮AGS,
完全由戰情中心的遙控,透過自動化作業,使艦砲系統 從裝彈到砲身、砲塔運動,
均能自行完成,不需要靠人員操作,節省人力。值得一提的是,
該級艦未來也可能加裝新的「電磁軌道砲」或「免電能雷射」高能粒子武 器。
朱瓦特級有兩個直升機庫,可停放兩架MH-60R直升機,
或由一架MH-60R搭配三架RQ-8A/B型垂直起降戰術空中載具。
直升 機起降甲板下方的艦體設有小艇收容船塢(Boat Bay),
可容納兩艘長度十一公尺的硬殼膨脹快艇(RHIB),
現暫配置兩艘長七公尺的硬殼膨脹快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