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tkukuo
這新聞小弟只看到了教育依舊僵化,
依舊只會告訴孩子a到b之間只有一條路是對的,
但現實呢??a到b有好幾條路可到達,就算是寫程式,
同樣的功能也有不同的方式可達成,
結果台灣教改這麼久卻依然只會告訴孩子「只有一條路可走,走不同的路就是錯的」,
只會看標準答案,不會去探究孩子是如何想的而得出這條路,
也怪不得教改失敗,真正的人才依舊培育不出來。
|
看到你的回文,突然想回一下,前後兩者看起來好像講同樣的事
但是不知為何!我看起來有點衝突,是不同的解釋
第一段,這篇主軸應該要討論,小學二年級,這題目要學生了解什麼
我比較認同部分版友解釋是要了解順序的重要性
即便互換答案不變,但解題的邏輯性卻有不同
你的說法看起來贊同 8*12 與 12*8 兩者無差別(如果有誤解請提出)
第二段,你說的沒有錯,應了解學生是如何想出這個問題的
反而贊同邏輯性與思考,看起來又與第一段不同
另外,我覺得這種數學計算時,單位不應省略
省略後看起來精簡與靈活,但是邏輯性與思考卻有不同
導致有這種問題出現讓兩派爭執何者為正確方式
前面有版友就提到計算時若學生寫出單位,8元*12支 或 12元*8支
或題目設計成選擇,就很容易理解學生邏輯有沒有出錯
我覺得文內也沒有寫得很清楚,如果這題是應用問題
計算時要學生清楚寫出過程、表達單位與驗算式
題目要有更清楚的說明,並且給分不只看答案且斟酌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