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nior Member 
			
		
			
			
								
	 | 
	
	
		
		
		
									  
		
		 市場佔有率差距擴大的一個主要原因,大家都知道來自製程 
Intel製程先進、成本低,愈賣愈賺,AMD製程落後成本高,卻必須制訂比Intel低的售價才能搶市, 
兩者的獲利空間一個日益擴張、一個日益壓縮,相對就越趕不上Intel。 
西瓜偎大邊效應也會讓大多相關廠商和消費者選邊站。 
 
消費市場中國大陸是個潛力崛起的邪惡帝國,AMD看看是否有辦法取得在中國撈回一些的市場策略,幫助營收。 
一般消費者的品牌印象,Intel Inside廣 告行銷深植人心,AMD是雜牌軍 
以前略懂的user會說AMD效能和相容性較差,其實現在早已沒有相容性疑慮,反而Intel顯示驅動在遊戲上較有問題 
圖形性能Intel跟自己過去相比進步許多,但還是雞肋,這方面是AMD APU的強項。 
製程的落後和一般詬病的單執行緒效能,AMD繼續在CPU上和Intel糾纏只會早日收山,發展APU才能另闢新途。 
 
組裝電腦的系統建置,CPU+MB若想組好一點,Intel會貴上許多,然而對很多人來說G系列就堪夠用了; 
要小玩遊戲和影音應用,AMD APU是不錯的選擇,一般使用者若要兼顧文書和遊戲影音等算能取得不錯的平衡。 
 
說到CPU製程,晶圓半導體光罩製程的突破是很驚人的, 
剛查一下1999 AMD最初發表的K7 Althon火鳥是0.25um,緊接著轉換到0.18um,Althon XP從0.18過渡到0.13um; 
12吋晶圓廠帶來90nm以及65nm,進化到45nm、35nm時是個大突破,摩爾定律對業界是否已經來到盡頭的瓶頸; 
Intel克服漏電率硬是將技術提升至32nm、22nm,目前Haswell採用22nm,明年會有製程再推進的14nm Broadwell。 
 
晶圓半導體高階製程的研發,需要投入相當可觀的資金,物理極限上的較勁不是我們一般end user能夠擔心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