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浮出水面
傳產業能養多少勞工?台灣貢獻外匯最大的產業是電子業還是傳產業?再說轉型等同革命,大型製造業那有這麼簡單說轉就轉
全世界的大型製造業都在想辦法降低人力成本或製造成本,只有據品牌價值或寡佔地位的利基型產業才不怕人力成本,但其用人規模則遠不如大型製造業
指責老闆很簡單,但等到你當老闆後看到同業殺價競爭如此激烈時是否還能維持當初單純的想法 
|
大型製造業轉才容易!因為規模大,初設廠時遍地荒蕪,地方政府為鼓勵投資,土地半買半送,租稅幾乎全免,投資成本很容易回收!看看那些大型製造業決大部分都在許多地區設廠就知道箇中好處.....,
我認識一大票 早期因台灣成本高而跑去大陸的小型製造業,後來大陸工資及土地原料成本節節上升,苦於資金人才人脈,無力再往其他地區轉進,只能打包回台.大的呢?轉往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印度.上個月 朋友還跟我說 辛巴威可以設廠..過幾年後如要撤退,還可以賺土地差價..
其實這些大型製造業台灣多多少少都有繳稅,因為很多都是台灣接單國外生產,只是在台用的人員比例真的偏低,所以才會造成台灣現在看起來經濟有少許成長,百姓卻越來越苦現象..
的確!指責老闆很簡單..等你當了老闆後想法就不一樣了,控制成本是最容易做到的,談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可能每個人都會說,但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同樣類似產品在市面上,誰便宜誰就占優勢!
大家往低價產品買,市面上賣的最好的通常是低價產品,劣幣逐良幣,這是趨勢,你能怎么辦?不跟嗎?堅持品質良心的產品,反映在成本上,可能先倒的就是自已!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