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艾克萊爾
也不只單對中科院是這種態度
大概風險高一些就有人退縮了吧(忠義計畫不就是如此...)
|
諷刺的是,大約在忠義計畫進行的同一時間,韓國也循類似的模式,派員前往美國JJMA船廠學習如何設計/建造軍艦,隨後便推出蔚山級、東海級、浦韓級等中小型水面作戰巡防艦。於是,台灣與 韓國同時起跑,台灣在三年之後退回原點,韓國卻大步躍進,在1988年甚至一度打算將蔚山級銷售給台灣,看在忠義計畫成員眼裡真是情何以堪 。當時蔚山級猶被國人瞧不起,打為粗製濫造的韓國水貨,但到了1990年代,韓國日益茁壯的造艦產業 穩健地循序發展,先後推出精益求精的、209/214潛艦、KDX系列驅逐艦、新一代大型兩棲突擊艦甚至航空母艦等計畫,立志追趕日本;反觀台灣在退求其次、獲得美國授權在台裝配成功級飛彈巡防艦之後 ,自行造艦的政策反而煙消雲散,目前看來在中短期以內已無承造主戰艦艇的能力與機會,更遑論研發與整合。以韓國重工業背景、政治環境、技術來源與資源挹注等重要客觀條件都非 台灣可比,但如果當時台灣國艦國造政策能持之以恆,成就必不僅止於今日之萎糜狀況,更不會與韓國有如此天壤之別。如今台灣無論在財力、技術基礎、大環境等方面,似乎都已無重振造艦工業的契機,回顧當年忠義計畫的雄心壯志,今昔對照,怎能不令人心生感慨、對已成事實的歷史徒呼負負.....
..........1981年10月8日忠義計畫小組啟程赴美之際,海軍副總司令林蟄生還在台北大直海軍總部對首批29名學員做臨別講話,其中提到光緒三年清朝派員出洋學習造艦、 回國後卻投閑置散、未使中國由弱轉強的歷史,勉勵學員要確實發展自力造艦的能力,不要�**赲M末的覆轍;孰料他的臨別講話竟一語成讖,不幸言中忠義計畫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