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ablochu
交換嘴砲的好處是,偶而也會有新的心得。
當我們在爭論中國文字存在數千年價值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古代識字率可能不到總人口的5%。因為這些人能看懂其他95%人看不懂的「圖案」,自然就養成一種傲慢,還誇稱士為四民之首。這和台灣當前症腐棺猿中一堆握有博士學位,卻解決不了民生問題還自詡為好學生的爛咖,頗有異曲同功之妙。
至於古今歷史中能開發那95%民力,並且混出名堂的,劉邦大概是第一人。後面不乏有張角、黃巢、宋江、方臘、朱元璋、李自成、洪秀全這些人跟進,可惜除老朱外都沒能修成正果。
近代史中能藉開發廣大民力擊敗精英階層而成功取得政權的,恐怕只有阿共的老毛。
目前不僅台灣充斥著高學歷的傲慢無能棺猿,阿共那邊也逐漸開始附庸風雅、講究文化。即使目前識字率已普及到八、九成,但華人想做人上人的精英傲慢心態基本依舊存在。
看來海峽兩邊早晚都會再來一場普羅對精英的反撲,這雖...
|
相當有概念,鼓掌先,有一點稍微補充一下,據我所知(不敢說一定正確),中國歷史上大致是二八俱樂部,就是20%識字,80%文盲,當然這是在最好的承平時代,如果是戰亂頻仍的動盪時代,文盲率就會大幅增加,譬如1949年的時候,中國的文盲率曾提高到85%。
歷史上的中國內戰,說穿了就是識字的分為兩派。各自率領不識字的上戰場,勝利的一方獲得統治權,延續二八俱樂部的香火,也就是繼續維持自己的階級利益,從來沒有一位當權者改變過這個現實,只有老毛例外,老毛去世時的時候,中國城市文盲率降到16.7%,農村文盲率降到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