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斯圖亞特
呃..我只是各當年為了應付考試讀過一年經濟學的人
...
他的功能就僅只於跟票號兌現
而票號要開出一千兩的銀票,也是對方有實際存入一千兩的憑證
|
我想你應該忽略我第一篇回覆所言
近古
銀票 <- 交換 -> 貴金屬
物品 <- 交換 -> 銀票 <- 交換 -> 物品
我也很慶幸,我只自修過2個月經濟學
經濟學就像個緊箍咒,侷限了人的思考能力
讀愈少經濟學愈好
引用:
作者斯圖亞特
慢慢的私立銀行開出的銀行票被政府所發行的貨幣所取代
在當時的時空背景與金融體系的條件之下,選擇金本位
或許是個不得不的選項。你的貨幣背後沒有實際擔保
又怎會有人願意使用?
|
當時大眾為保障自己利益選擇大眾迷戀的黃金作為貨幣發行本位
不是不得不,而是當時的經濟學家所造成
引用:
作者斯圖亞特
因此要說金本位是種錯誤,個人認為這只是後見之明
甚至說廢除金本位之後 世界經濟沒有崩潰,那也是現今世界的金融體系
已經高度發展到可以有其他制度可以取代
|
不是因為現今金融體系高度發展所以可以廢除金本位
而是金本位或類似的制度(例如採用固定匯率)本身就是一個本末倒置的制度
這並非後見之明,你只需要自細想想整個貨幣的本質即可
以前世界各國採用金本位或固定匯率,只不過希望得到極穩定的經濟發展
黃金可以作為國家穩定貨幣價值的基礎,但不應該把貨幣價值與黃金絕對性掛勾
因為絕大多數時候,貨幣只是用來作為以物易物的中介體
這個中介體就具備儲藏勞務價值的功能,這功能有時會失靈
而失靈的時機大多是戰爭或是惡性通膨所致
此時就可以用黃金做基礎來穩定貨幣價值,但也不見得真的需要(其實根本不需要)
因為貨幣之所以有價值,是人的勞務價值撐起來的
所以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與政府財政才會決定貨幣價值
當年亞洲金融風暴的原因就是泰銖緊盯美元,形同另一種形式的金本位
泰國政府為了維持過度高估的泰銖結果一路拉高利率,政府財政與外匯又不足以支撐
結果就是經濟衰退引爆經濟危機,索羅斯只不過是拿跟針撮破它罷了
甚至幾年前人民幣也是緊盯美元,結果中國經濟一路發展導致人民幣被低估
後來美國受不了對中國的貿易赤字,中國才讓人民幣採取相對浮動
人民幣貨幣的閘門一開,股市就狂飆,人民幣一路升值
我也敢大膽的說,現在的黃金是準貨幣
在可遇見未來黃金會址淪為一般商品
不再是貨幣發行的基礎
ps. 我是金融投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