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FIREFALCON
上面紅色的兩句話自相矛盾了喔...
到底是能不能訓練?
而且如果瓶頸只是出現在文字辨識, 那數學成績相對應該不會這麼差.
但就敘述看來很明顯的數學成績也不理想.
並且前面也提到了中文程度大約有小三小四水準, 所以我也不認為文字辨識能力有低到需要改用拼音文字代替.
更何況中文的同音異意太多了, 如果更直接的改為全英語學習方式對native language為中文的個案來說不見得是好事.
當然, IEP是重要的計畫方式,
畢竟這個個案的能力沒有低到目標只能放在「降低照顧者負擔」, 最終還是需以融入一般社會為目標較佳.
至於ADD/ADHD的個案, 國外做的不見得比國內好, 畢竟這是內分泌系統造成的問題,
有極大的個案差異, 不用特別覺得國外的月亮比較圓.
但最後你提到了"總歸一句話,樓主孩子現在的生活環境/學習模式並不適合他,
要嘛改變生活環境/要嘛改變學習模式"
這是我深表認同的部分.
|
請先了解一件事情,雖然同樣是辨識/邏輯思考/說/書寫語言文字的行為
但是拼音文字與象形文字在使用時,大腦的語言中樞使用的是不同的區域,
我指的用擅長的領域的學習模式去輔助不擅長領域的學習模式,
但不包含用拼音文字輔助象形文字(中文)的學習。
至於你的問題其實很容易解釋,國內的基礎教育、中等教育教材清一色理所當然用中文授課
樓主的小孩在學習、理解其他領域的知識時也理所當然地使用中文,
但是他的中文讀寫邏輯錯置缺漏,你不認為這種狀況會阻礙他在其他項目的學習?
而且樓主也說他的孩子相對於中文,拼音文字的英文學習表現相對來說是較好的,
這應該可以做為他比較適合採用全拼音文字學習環境的一個指標,能在國外生活是最好,
不行的話,中文就不要過於強求,生活上堪用即可。
再來就是這種年幼時期就已經存在的辨識上障礙,是會隨著年紀增長、理解力、注意力的提升而顯得有所進步/改善。
但要理解的是這種進步並不是患者獨有,而是普遍上的現象,
到了中學卻還只有小學三、四年級的水準,相對其他人已經落後太多。
即便從旁人如你的角度來看可能會認為"目前"他的中文辨識能力是"堪用的",
但不能否認就當事人而言這樣的學習模式、環境都是極辛苦而且很有壓力的,這對他跟樓主都不是好現象。
我提出這些說明的目的不是為了降低照顧者的負擔或是消極性的讓樓主孩子融入社會,
而是積極性的減少他的學習、生活障礙,發揮其所長。
既然有讓樓主小孩發揮自己長處的可能性,為什麼不多加嘗試改進,
因為糾結於中文能力導致其他領域的學習受到影響,個人認為這樣得不償失。
實際上到了高等教育,除非念的是中文、法律、歷史之類,中文能力並不是那麼的重要,
幾乎所有的工科、理科、數學、商學、藝術的課程能用英文都會使用英文教材、用英文評鑑。
那麼有硬是要勉強提升其中文能力的必要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