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多說什麼
畢竟年久失修,復原困難,拆除也是地主的意願
而且這棟建物的歷史還不夠悠久,作為古蹟的確是有點勉強...
不過這間戲院特殊的建築風格,還是在台灣的建築史中留下自己的地位...
引用WIKI解說
「大舞台戲院造型獨特,建築風格主要受到折衷主義(Eclecticism)的建築樣式影響,折衷主義建築模仿歷史上各種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建築形式,講求比例均衡、對稱,日治末期到光復初期台灣的戲院建築,除了折衷主義影響,也常強調以「垂直束狀」做為立面元素,大舞台戲院建築對稱、幾何為主導的量體結構,立面以山形牆及凸形階退的手法呈現,加上比例狹長的窗櫺及水平裝飾線腳,亦是受到日治遺風影響,但加入了為獨特的裝飾題材,具有十足的台灣趣味,在台灣的戲院建築中可說是獨樹一格的。
大舞台戲院建築的視覺重點,是由中央塔樓的山形牆(Pediment)立面,引導至女兒牆,再到兩翼上,呈現漸次下降的豐富樣貌。山形牆兩簷呈現弧形曲線,外觀形狀接近於台灣傳統建築中常見的「人字規壁」,山形牆內裝飾並非古典樣式,山尖處有類似「脊墜」的構件,西洋花環(Garland)中央置一「大」字代表大舞台戲院,花環邊飾有捲草紋,極富台灣式的建築語彙趣味,山形牆與女兒牆有簷口的線腳裝飾和尾端的捲草紋裝飾。後來戲院整修時於屋頂上增建,已不易看出正面凸形階退呈現出漸次下降的視覺效果。」
昨天的拆除進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