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caa11
新轟-6K相較于原轟-6改動超大的
駕駛艙采用6個彩色數字式多功能顯示器,空乘人員由三人改為兩人,均配有彈射座椅,改善了人機工程
采用了電傳操縱,增加光電設備,加裝了標准數據鏈系統,增加新型火控系統
機頭加裝多功能雷達,全封閉流線型整流罩取代了原轟-6機頭的透明領航艙
機身全部重新設計,大量使用複合材料,變輕變窄變短
內部彈倉改油倉,更換推力更大的發動機,進氣口加大,增加了進氣量,使航程大增
機尾與機身融合的錐體用于安裝電子設備,取代原轟-6的護尾炮操縱艙
機翼整體重新設計,增加玄長,增加翼展,修改翼尖形狀
每側機翼下各增加三個外挂架,可挂載6枚空基巡航導彈執行遠程打擊任務
|
在下不否認轟六K是個大改版
但是 轟六K有改變Tu-16以來的氣動佈局嗎?看起來是沒有
增加了機翼弦長與翼展 同時強化了結構 但是有改變Tu-16起的機翼基本構型嗎?看來也沒有
改用新式的電子器械的確是大改版 但能改到多強?氣動佈局基本就限制住很多可能性了
B787號稱油耗節約30% 新式復材,新世代大旁通比發動機與氣動佈局的改良各佔了10%
轟六的基本構造是由Tu-16而來 再怎麼厲害 算來也就跟B36同輩
所以就算能上新式發動機 改用新式復材構建機身 但是光氣動佈局一點就足以把投注的心血打回原形
說實話 在下了解要研製大飛機很難 也相信西飛為了轟六投注了不少心血
不過與其花了40年的時間去吹轟六這老骨頭 真還不如拿去吹個新飛機
引用:
作者overtime
轟6和轟6K的差距相當于F-16原型機和F-16V的差距...
|
F16V與F16A的差異確實巨大
但是跟F22/F35相比時 差異也十分的巨大
說句不中聽的話 多吹了20年的風洞不是在吹假的
-而這句話正是在下對轟六的看法
西飛真的不應該繼續發展轟六 早該以現代技術為基本重新吹一個新玩具出來了
就算不能作為中距離轟炸機 作為長距離巡邏機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 當年IDF研製時 老美還不准我們真的下去吹風洞
全部都得由老美代吹 然後航發中心只能看數值判斷下一步改哪裡
如今西飛有機會與時間可以仔細地吹卻不吹 真的只能說是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