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 Member
|
以下是土地正義當中的心得。
從土地正義當中,講師跟各地自救者協會勾勒出被徵收土地者的悲哀。
土地徵收過程當中有幾個固定角色:
自救會:被犧牲最烈者,被犧牲者往往失去自己的家園,而不只是一棟房子。嚴重一點的失去工作能力,中年失業大不幸,老年失業大大不幸。
促進會:既得利益者,補償到好位置的村民,或者沒有被徵收而變成田僑仔的人,等待一旦徵收結束,所有已經簽訂的合約生效,一下子就退休了,這輩子不管怎麼**都**不完。通常這群人後頭還有民代,在當中籌措自己的下一次選舉基金,以及一家大小的好車好房好表好鞋。另外也有少數不肖公務人員在幫忙。
專門橋村民的民代:除了喬好自己的選舉基金(廢話,你有捐錢給民代嗎?你以為他選舉的錢哪裡來?)以及利益之外,也可以以自身的黑道背景加上公務機關不肖分子的力量,黑白夾攻,一方面知道你的身家,另一方面知道你的弱點(以及如何聯絡你的弱點),讓你知道你鬥不過他,只好放棄。
專門喬事情的警察:如果有不懂事的村民,堅持要照法律來的,被黑道恐嚇後就會去報案。而報案之後通常會出動這些喬事情的警察,位階高一點,手段圓滑一點。這種喬事情警察不會像一般派出所的小員警,有些傻勁,真的去查民代是否有威脅村民。這種高階警察會站在雙方的立場互相商量,大事化小嘛,小事化無嘛。村民的生命安全確保,但是在財產上面就得犧牲掉一些了嘛。事情結束之後,民代跟警察又去吃吃喝喝,為下一場扮黑臉扮白臉的舞台劇,把明天的力氣傳便便。
出面支持的縣市長:提出大餅,等待天賜良機。
有人問:如果我的房子像大埔這樣要被徵收,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同意我這棟房子就該被徵收,那怎麼辦?我就該被徵收嗎?如果全部的地都好了就差我這塊,那我不該被徵收嗎?
現場答:補償與正義的原則之下,全世界都有這樣的政府徵收土地。但是別的國家的政府精神跟我國不同。別的國家認為要徵收民眾的土地,是非常不得已的事情。先進國家的補償方式,首先一定有好幾種選擇,畢竟有的人要錢有的人要地。再來是補償的金額一定高過原來你的損失,甚至要補償你全家人換工作換學校的損失,是一整個package在思考。而台灣政府不一樣,在三年前,他們補償的是公告地價的四成(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現在一坪價值三萬的地,公告地價可能是三千,三千X0.4=一千兩百塊去換你三萬塊的地),最近這三年,條例修改了,改成市價。好像不錯但是當中的trick是,這個市價是縣市政府自己去訂的(原本民間的修訂版本是不讓政府球員兼裁判的),所以遇到不好的政府,你拿到的就是死豬價,他說了算。而且我們國家的想法是:害,說來說去還不是死要錢!出發點不同,結果就不同。所以我們的公聽會,往往都很快,形式走一下就好,反正又是那些死要錢的。
有人問:現在最大的危險是政府,像大埔案這樣,如果我們民眾不起來抗爭的話,等到政府拆到我的房子的時候,就沒有人幫我發聲了。
現場答:政府要徵收你的房子的時候,並不會通知你。政府會發公告,而你沒看到是你的問題(所以像中南部小孩北上到台北打拼的,你的家要被拆了,你沒看到公告是你自己的錯)。接下來政府就準備要徵收你的房產了(因為在公告期間你沒表示意見),但是這不是最嚴重的問題。
最嚴重的問題是各位M型的左邊的人民將來的日子。
要知道食物是戰略物資,一般正常的政府都會保護食物這個戰略物資,石油還在食物的排名之後。沒有石油我們無法運送食物。而沒有了食物,我們都會是獵人/暴民(沒錯,在921的時候深有感觸)。而在台灣政府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說,它們知道但是只要求問題不要發生在自己這一個任期,所以它們每次徵收,開闢科學園區(這只是個讓民眾容易接受的藉口,會讓民眾想到台積電什麼的,但是事實上待過園區的都知道,園區的廠商也不好過,園區的土地需求也沒那麼多)的時候,每次徵收的恰好都是農地。不約而同都是農地。為什麼?他當然不會徵收台北的那些高樓大廈!一點剩餘價值都沒有,當然是把相對於101大樓是垃圾般價值的農地,通常很平整,也很大塊,地主通常也很單純的農地拿來徵收,然後地方政府就可以以土地重劃來賣這些取得容易的地來賣錢,然後就可以弭平債務。
這是一個很簡單但是也很複雜的問題。台灣政府很窮,沒錢,向企業收稅的話,企業靠腰,媒體撐腰,只好減稅看能不能像香港一樣。但是世界上只有一個香港,所以我們的稅收變少了。再來,人口紅利逐漸減少,退休金逐漸增加,政府的債務支出增加。夠糟了。而雪上加霜的是政治人物,為了選舉,開創了不少福利,像是年金啦健保的之類支出。支出增加,收入減少,政府怎麼辦?自.己.看.著.辦!所以農業縣怕負債問題導致投資不足,人民移居到大城市,導致稅收更少,人民就加離開農業縣,這樣惡性循環。所以農業縣能夠搞錢就搞錢。農業縣有什麼方法搞錢?農地多。土地重劃一直都是台中市很大的財務來源,沒有土地重劃,早就掛了。所以不只農業縣這樣搞,直轄縣市也這樣搞。那些模範生都這樣搞,農業縣也這樣搞憑什麼被打屁股?
這樣搞,如果不會影響到食物這個戰略物資,那就還好。問題是台灣的農產只占台灣人民需求的三成,其他很大的仰賴進口。一般人以為這沒關係,反正國內從沒缺過糧食,買就有,運過來就有。舉例來說,各位覺得石油會回到十年前的價格嗎?(不會!)以後台灣的糧食,也不會回到現在的價格。現在你如果覺得吃飯越來越貴,以後會更貴!因為台灣的農地越來越少,都被徵收了,而台灣進口的來源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所以那七成的食物大多數得從美國進口。現況是,美國的農業州經常碰上乾旱,其實那不是乾旱,以他們當地的雨量他們根本種不活那些農作物,他們是抽取地下水來因應的。地下水幾近枯竭的美國農業州,只要一碰上抽不到地下水,天又不下雨,怎麼種得出小麥?所以美國能夠提供的產量只會越來越小,價錢只會越來越高。這些麵粉原物料一旦漲價,國內的價格就飛漲(對,我今天特別開禁吃了一包從三塊漲到十塊的科學麵,而我的薪水並沒有從三萬漲到十萬)!當國內糧食自給率不足三成的時候,你猜那三成的食物會流向誰的手上,肯定是M型的右半部那三成有得吃,而左半部那七成都沒得吃。
目前這整個因為政府貧窮而賣地導致食物短缺的問題目前看起來無解。將來的年輕人不只要應付高房價,還要因應新的高食物價。
所以對於那些對大埔冷漠的人,他們最大的危機並不是將來政府會拆他們的房子,而是將來食物的價格會高到他們無法接受。農地一旦化為建地,要再還原回去的機率是零。民眾不出來制止這個問題的話,他們以後會沒得吃。
__________________
多少人走者,卻困在原地
多少人活著,卻如同死去
我想說的都在 這
跟這
停權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