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權中*
|
引用:
解開質量之謎 15年前早該獲獎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2013.10.09 03:25 am

圖/聯合報提供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由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和比利時物理學家恩格勒獲得,因為他們提出的理論終於被證明為真;台大物理系教授侯維恕說,這個證明相當重要,因為它解釋了「世界萬物為什麼會有質量」,年過八十的希格斯和恩格爾其實十五年前就可以拿諾貝爾獎。
一直以來,物理學家一直在尋找「基本粒子」,即組成所有東西的最小、最基本、不可再被分割粒子。侯維恕說,六零年代,科學家的確找到了目前最小的粒子,可是卻無法解釋為什麼粒子會有質量。
台大「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陳丕燊說,希格斯和恩格勒當時試圖解釋,他們認為空間中有一個「場」無所不在,只要粒子在這個「場」裡面,「場」就會把能量加在粒子身上,粒子「能量上身」,就有了質量,這個「場」被命名為希格斯場。
希格斯和恩格勒認為這個「場」無所不在,卻找不到能證明場存在的「希格斯粒子」。侯維恕說,前諾貝爾獎得主雷德曼曾寫了本書「天殺的粒子」來說明希格斯粒子有多難找,後來書名被改為「上帝粒子」,卻更加貼切形容希格斯粒子有多重要。
侯維恕表示,其實九零年代末期,希格斯的理論即通過兩大難題的考驗,那時兩人應可拿諾貝爾獎。
陳丕燊說,今年三月,科學家終於用大型強子對撞機,在高速對撞的質子殘片中,找到稍縱即逝的希格斯粒子,證明希格斯和恩格爾的理論正確。
科學家將「大型強子對撞機」加速到接近光速,再讓質子對撞,看可不可以從希格斯「泥沼地」中撞出一點「泥漿」來,這個「泥漿」就是「希格斯粒子」。距離他們最初提出理論,這個「遲了近五十年」的諾貝爾獎也終於肯定希格斯和恩格爾的重要理論。
【2013/10/09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解開質量之謎 15年前早該獲獎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8213...l#ixzz2hBJi9Mcq
Power By udn.com
|
我還以為這兩個早就得獎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