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teur Member
|
一戰後準備二戰(從《失去的勝利》聲稱火車上的恥辱一定要討回可知),科技全力投入在軍事,所以軍事突發猛進。二戰後和平甚久,科技幾乎發展在民生,像背包式無線電變成手機,而軍事科技同時也未必停滯,網路便是創世紀發明。例如波灣戰爭伊拉克還在準備傳統巷戰,美國則使用科技輔助,以第二次斬首行動從發現目標利用衛星到聯絡轟炸機及命中,前後不到47分鐘。1940年前平均要20枚砲彈才能擊中800碼之目標,1973年平均2枚即可命中1200碼之目標。二戰時受限飛機航程,空母有其必要,然而以阿戰爭中,直升機從岸邊起飛,即可使用高射程、高效能飛彈擊沈驅逐艦。(不用艦載機、不用大量彈藥)
還有一段插曲也很重要,據說雪菲爾號電腦臨時當機,在重新啟動時尚未完成開機就被擊沈,若能提前爭取時間,結果未必如此。後來檢改善方式有即時備援(類似Bloomberg所謂永不當機系統)、或是加快磁碟讀寫技術(如4顆ssd組raid0,10秒重開機之類)。
再來是科技取代人力,以前需要大量人力操作大砲,甚至勤練砲操,現在幾乎被自走砲取代,機械化使得更精準、更有效率,但沒錢則除外。以前有一則笑話為單發槍「怕不怕」,抵不過機關槍「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碰」,一群憤怒青年在一支冷靜手槍下也只能低頭,那種七人硬拼左輪六發子彈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