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PEST-X
休閒+運動+通勤,比賽的話,目前沒想過,等有體力時,車也換了吧我想.
10幾支龍頭、車把是要做什麼用 
|
做什麼用,我舉個例子,以一般鄉民的標準30cm,我假設這是in起來的狀態,如果你現在站在牆邊,要讓in起來的小老弟剛好碰到牆,同樣30cm,但角度45°跟60°的水平距離不同,這時離牆邊的距離也不同,如果你站太遠,在不可能無緣無故多1cm或1mm的情況下,你誓必要彎腰,若站太近,會頂的很痛,這時就要往後仰。可是彎腰或後仰都會造成不舒服,維持幾分鐘還好(通勤、休閒),若是好幾個小時就會有傷害(運動、比賽),這時若小老弟能自由伸長縮短改變角度 的話,你就不用彎腰或後仰了
騎車同樣的道理,車架的尺吋都是符合一個身高區間,舉例來說S號可能是168~175,但就算同樣是175,每個人的腳長、手長、驅幹長都不一樣,這時就要不同的龍頭長度來調整,就算2個人身高和其它腳長、手長所有長度都相同,但柔軟度也不同(每個人向下彎腰能彎多少都不同),這時龍頭就可以做為調整
上身長的,可用長龍頭;上身短的,用短龍頭
柔軟度不足的,想輕鬆騎的,用高角度龍頭;柔軟度好的,想騎速度的,用長龍頭低角度或龍頭反裝
但就算一開始用短龍頭高角度龍度,久了當你柔軟度變好後,你也會想換長龍頭低角度
還有騎乘目的不同,計時車、公路車、登山車、旅行車、舒女車,依序上半身由最趴到挺直,龍頭的選擇也不同
以上還是單一車種同一人騎的情況,不同車種又是一回事了,像我的AM車,為了強度,我都用短龍頭,但這只是個人喜好
另外講到車把,每個人肩寬不同,車種又不同,規格也不同
車種一般公路、登山、計時
規格有25.4、31.8
長度更是多種,直把、燕把、上升幾度、後掠幾度
你隨便算一下有幾種組合,我6台車10幾支車把很正常
想低風阻,用窄車把;想操控好,用寬一點的;想胸腔開闊一點,用寬一點的
以上只是大概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