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lbertfeng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流浪中
文章: 177
我也想知道多連桿的好處,這篇寫得很好,感謝PTT原作者的分享.


作者: herejia ()
標題: [淺談] 單槍、雙槍、多連桿
時間: Mon Mar 15 00:52:51 2010

原文:http://www.carbibles.com/suspension_bible_bikes.html
裡的One shock or two? The frothy subject of frappuccino damper oil.

==============================================================================
早期,機車的避震都是兩支分別裝在後輪兩側(雙槍),但是隨著懸吊的演進,雙槍避

震漸漸被中置單槍避震所取代,為什麼呢?原因非常簡單,在雙槍系統裡避震單體通常都

是裝在後輪的兩側,非常靠近後輪軸。這表示隨著懸吊系統的上下擺動,避震器裡的阻尼

活塞行程會幾乎跟搖臂的擺動幅度一樣大,所以在騎過大的路面顛簸時,搖臂甚至會壓縮

到10公分左右,同樣的避震器大約也是壓縮同樣的長度。當重複這樣的動作很多遍後,阻

尼活塞就像榨汁機或奶泡機一樣,激烈的攪拌避震油,讓避震油開始升溫和產生氣泡和泡

沫。這個時候避震油不僅會長的像星冰樂上的泡沫還連阻尼性能都跟他差不多,因此使吸

震能力遠不如平時。這就是常見避震器失效的原因。

所以,現在只使用一支避震器同時將他裝在後輪的前方。儘管搖臂的擺動的幅度一樣

大,但是避震器壓縮的幅度卻大幅減少了。而且從幾何觀點來看,當避震越靠近搖避支點

避震器的壓縮幅度會越小,同時表示避震油越不容易起泡。而最?結果就是演進成多連桿

單槍避震,這組多連桿會更減少避震器的行程,不過在行程裡因為多連桿的關係還是會有

些變化,如在避震行程初期與行程後期會有不同的性能,這讓機車適應路面的能力更優良

,不僅可以如設定較軟的避震舒服的吸收掉小顛簸,還可以同時不犧牲騎山路時的性能。

附加提一下,在介紹 BMW後懸吊的文章裡,monolever和最初版本的paralever雖然是

單避震,但是卻是裝在一側,下鎖點靠近後輪軸。這種設計不僅沒有任何中置單槍避震的

優點,還同時吸收了傳統雙槍避震的缺點。所以在第二版本的 paralever便將避震器位置

移到靠近搖避鎖點,同時把避震器置中。
舊 2013-09-02, 07:01 PM #6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lbertfeng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