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teraflare
但科學符號被附義上[文字]的意涵時 就不是單純客觀科學算術問題
就像利用 代數的概念 混淆 運算的出題者一樣巧用心思
仿若就是民代媒體利用聳動的字眼 引起關注...
|
科學符號的最原始目的,就是簡明的溝通。而這正也是阿拉伯數字、萊布尼茲的微積分符號,最後能勝出廣為使用的原因。
今天我們寫出羅馬數字來考小學生運算,很有趣,但有意義嗎?
用牛頓的符號來考中學生或大學生,很有趣,但有意義嗎?
我高中的物理老師告訴我們,科學論文講求嚴謹,一點瑕疪都不可以容忍,否則別人就有看不懂的危險。人家看不懂你的論文,你的論文就是X。連被人多看兩眼,拿來討論的價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