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mycello28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y 2013
文章: 0
以前我不了解古典音樂 也有同樣的問題 以為當代沒有人在作曲

後來我終於知道答案 我可以解釋給你聽

古典音樂 在以前是直接面向大眾的 也就是雅俗共賞

所以凡舉巴哈 貝多芬 莫札特 蕭邦 等等 這些人

他們的作品既有作曲深度 亦有相當的流傳性 深植在人們心中

但這種情況到了20世紀初期 大約1900~1930之間 發生了一些問題

大約到德布西之後 古典音樂的發展被引導到一種非自然的審美觀上面去

德布希還保有一些相當雅俗共賞的曲目 但在他之後就很少了

我們所熟知的聲音 頻率間的共振 泛音 以及民族音樂的根基 一直是音樂創造的基礎

但在20世紀初有一批人 無視這一切 去創作無調性音樂 並且把大眾的反感視為落後

還大言不慚的說 50年後路上的郵差都會唱他的歌曲 可惜現在已經過了70年了

別說郵差 連專業的音樂人都沒幾個會哼他的歌曲

總之 這群人搞砸了古典樂 並且躲到學院裡

把音樂作品當作一種學術報告 群眾喜不喜歡根本不在意

是自負 過於自負了 這些音樂家以為他們可以帶領群眾的審美 殊不知其實剛好相反

人是社會的產物 文化抑是長久演變而來 絕不是一人可以取消所有音樂規則的

言歸正傳 正因為這些人 群眾對古典樂感到反感

這時流行音樂 爵士 搖滾又在那年代誕生 廣大的聽眾們 就把目光投在那身上 一去不回

自此之後 那些躲在學院的作曲家門 更變本加厲的玩起象牙塔內的閉門造車

更加不在意群眾的審美 變態似的把音樂複雜化

最後在20世紀中後期 終於有幾位作曲家覺醒 發起了反動 把音樂回歸調性

就是所謂的極簡主義 如果你有興趣 可以聽聽steve reich 或 philip glass

(尤其philip glass 最為芭樂 他的手法你應該常在電影****音樂中聽到)

不管怎樣 當代還是有很多作曲家在創作 只是被一段無調音樂蠻荒黑暗時期所害

古典音樂一時半刻已經很難再站起來
舊 2013-07-31, 04:21 PM #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mycello28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