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ISDN128K
我沒有說供電與頻率有關係 不要給我戴帽子
處理差的低階DAC晶片處理過後 走USB數位訊號 難道就沒遺失細節嗎?
還有 好的USB DAC 最大優勢就是有別於 插在電腦上的音效卡
因獨立供電所帶來的 純數位訊號 超低雜訊優勢
如果還是使用了 電腦USB 5V供電 那豈不脫褲子放屁嗎?
|
咦,怎麼發現不少人沒有弄清楚USB Audio的訊號結構怎麼跑?整篇討論都亂七八糟,看不下去了。
首先,要搞清楚,聲音從電腦走到USB音效卡這一段,是以標準的 USB Audio Data Format在傳送,這一段沒有涉及任何DAC,不會有任何的AD/DA轉換,何來有 "處理差的低階DAC晶片處理過後 走USB數位訊號 難道就沒遺失細節" 這種說法?
這一段訊號的內容是什麼東西,以常見二聲道USB音效卡來說,就只是最標準的PCM訊號!
PCM訊號本身還是數位訊號,它在電腦裡的檔案格式就是常見的WAV檔案,你用Foobar/MediaPlayer/千千靜聽,聽MP3/MP4/AAC/Flac/APE...etc.,都是用軟體層的Codecs去解開壓縮編碼後,轉回同樣數位的PCM訊號,就直接透過USB界面送往USB音效卡,這整個過程都是沒有任何失真的,不涉及DAC。
有興趣請上USB標準組織看Standard Document for USB Audio Data Formats
http://www.usb.org/developers/devclass_docs/frmts10.pdf
就算把主機板上的所有音效卡拔掉,內建的Realtek/X-Fi音效晶片全部敲下來,整台電腦主機沒半顆DAC了,你插上USB音效卡後,還是照常會有聲音從USB音效卡跑出來。
因為USB音效卡本身就是就是一張音效卡,本身就有DAC,和其他PCIE/PCI音效卡都一樣,差別只是它走USB開放音效標準,所以Windows已經自帶驅動程式,你不用安裝任何驅動就可以用了。當然有些更高階的USB音效卡,為支援24bits/192kHz非同步之類的,就只好自己下晶片弄一個客製化的USB音效晶片,然後要使用者安裝獨家的驅動程式。
那有人會問:為什麼換條USB線,聲音也會變好?
除了幻聽、心理作用,剩下就純粹是原本USB線材太爛,上面一堆寄生電感電阻,然後還受到外部的噪音干擾,波形被打差,打差就算了,Jitter問題才是頭痛。
最後,真正做DAC是在USB音效卡收到數位訊號後才開始,做DAC的方式有兩種,簡單的方式就是USB音效晶片內建DAC,從電腦端收到Audio Data Format後就直接D/A成類比訊號,像常見的PCM2702/2704/2706晶片都有這樣的功能。
比較講究的作法,就是USB DAC先轉成I2S訊號,再送往專門的高階DAC晶片,像前面幾樓網友常講的PCM1794就是個例子。
至於像我自己做的USB音效卡,就是用兩顆Wolfson WM8740晶片做MONO配置,一顆左聲道、一顆右聲道,各自獨立做DAC。
至於電源處理的部份,沒有錯,講得很對,這才是高低階USB音效卡明顯差異。
高階USB音效卡不但是用獨立電源,電源轉換設計又是一門學問了。最便宜好用的交換式電源?線性穩壓電源?全橋式設計?半橋式設計?LDO穩壓?(其實UCC電源評價高的關鍵,就是它是高性能的LDO穩壓,有了LDO,會更接近電池的放電特性)
這些又是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