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Ivanshan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134
引用:
作者不説也知道
─片定生死,的確會影響後續投資(變得更保守謹慎)

為什麼─定要花大錢,オ造得出好票房
這個迷思,被打破(オ能永續生存,也是觀衆之福)

時代在變,代入公式,不─定能賺大錢

請大量明星配音,這慣例應該也要付點責任
讓適當的人,配出畫龍點晴的效果;比較重要(像周星星配音--石班瑜)

一、DWA的執行長Jeffrey Katzenberg當初就是因為在迪士尼動畫部門無法獲得升遷,慣而出走,然後與史匹柏以及David Geffen合組夢工廠,夢工廠無論是電影部門還是動畫部門,Logo畫面上都可以看到SKG,SKG代表的就是這三位創辦人的姓氏縮寫。但是夢工廠不像好萊塢其他六大,財力不夠雄厚,拍電影又燒錢,電影部門最後先後落到派拉蒙與迪士尼手上;動畫部門因為從史瑞克之後,經營愈來愈好,約在10年前獨立成為股票上市公司,但財力仍然不夠雄厚。今年初看到的國外報導,指出DWA的現金流量愈來愈少,海外的金主也不是事事配合,前兩年就曾經看到中國的金主不同意DWA提出設置主題公園的構想。主題公園就是迪士尼模式,Katzenberg很顯然事事朝迪士尼看齊,但口袋太淺。

二、小兵立大功的例子不是經常可見,大製作電影若是北美票房垮了,但基本上在海外市場收入不會太難看,大概是因為海外市場比較吃這套,但前提是大製作的成本也不能太高,像異星戰場與獨行俠這樣成本超過2.5億美元,後果就很難收拾(前者迪士尼認賠2億美元,實際金額絕對超過,後者預估也會賠接近2億美元),末日之戰全球票房到現在還不到4.5億美元,距離有利可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路已經快要走完了(全球各地除了中國前途未卜之外,大概都已經上片了)。而且小兵若真的立了大功,電影公司就會想要拍續集,那些主要演員與導演就會在續集上趁火打劫(把第一集賺的,連本帶利討回來,而這是約定俗成的慣例)。以醉後大丈夫為例,3000萬美元的小片,當初沒想到會狂賣,三位主角當初每人片酬都不到百萬美元,沒有分紅也沒有簽續集條款,所以第二集由經紀公司出面(好像都是CAA,CAA大概可以與華納進行包裹談判)�***酬漲到每人500萬美元,外加分紅(票房以及DVD等的銷售在內),最後每個人收到約2000萬美元,第三集片酬漲到每人1500萬美元,外加分紅。第二集成本暴增到8000萬美元,第三集則超過一億美元。

三、前面提到DWA執行長是從迪士尼出來的,製作(花錢)的作法基本上承襲迪士尼傳統,但DWA的動畫成本超過1.5億美元的不多,比起迪士尼已經算是節省了。Up花了1.75億美元,勇敢傳說花了1.85億美元,Cars 2花了2億美元,魔髮奇緣花了2.6億美元,這些數字都不包括行銷費用,這些大片的行銷費用通常都在1.5億美元上下。

四、DWA的確習慣請大明星配音,而迪士尼、包括皮克斯則不常請大明星配音,但由前面的數據可以發現,不請大明星不代表花的錢比較少。

五、至於你提到的一片定生死,我想問題沒有那麼簡單。除了前面提到的,DWA動畫在執行長Katzenberg的操作下,經常性的在劇情安排諧仿賣座大片橋段的搞笑構想,我幾年前就已經膩了。而且,現在的動畫不管是哪一家,本質都是喜劇,大家都在搞笑撈錢,要殺出重圍就必須要有新的思維。感覺上,Katzenberg似乎有點老狗變不出新把戲。DWA今年改由福斯發行,其實聽說去年還有包括Sony、環球等公司也想要競爭DWA的發行權,但是Katzenberg好像比較想待在福斯,在「虎妻」那邊下了點功夫,福斯就拿下發行權。
舊 2013-07-19, 11:05 AM #1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vansha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