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
作者al1107
--
確實不會是啥好缺,但有多少有前景的產業的職缺能永無止境的釋放?以台灣主要是中小企業為主的工作環境,5-10人的辦公室職員,然後底下10-20人的作業員,算是我最常碰到的企業主(模具業),我相信這種型態的公司跟所謂的大公司比起來覺得是佔大多數,如果時下年輕人無法先從這類型的公司做起,要如何能往上爬?
|
其實我很早就說了,薪資我們還是得思考各種因素
像是,模具業的需求高不高? 利潤如何? 因為這些都影響薪水
對員工所謂的前景是進可攻(眼前就能拿到很多薪水)
而退可守(失業了也能學到技術再重頭來過)
其實辛苦的工廠勞力工作,應該要比照外面的水電工或是工地工人,給予高額薪水
今天工廠沒人做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勞力付出跟端盤子跟打打字的服務業不成正比
連個沒讀過書的年輕人都知道比起去工廠上班我還不如去工地上班,領得錢翻倍又能學東西
所以只要工廠的薪水沒有與坐辨公室打打字掃掃地的薪水呈現巨大差距,大家還是不會去的
其實台灣服務業佔產業大多數不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價值
台灣服務業賣吃賣喝都不是很有特色,只能做國內市場
國內大家錢賺得不夠,自然消費就減少
還是產出東西賣到國外賺錢回來才適合台灣,大家收入提高服務業的需求跟水準自然也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