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pplebread
我是拿以前的高職生來比
其實在以前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到90年代時台灣很有機會走向升級
結果當時沒升級,產業又外移,結果我們就看到韓國成功了
要說難什麼時候都難,但不做就永遠只是這樣
竹科的成功是因為當時的政府有遠見,但這種遠見不容易出現在財團身上,多半是國家在指導的
現在想重新複製竹科的成功現在是不可能了,整個自由市場充斥著短視近利,也只能如此
除非大家能再次把權力與金錢交給政府,不然只靠自由市場不會有好日子的
火車、戰機、汽車…這些都是我們曾經有能力做,卻到現在產業還不完整
政府很竭力的想發展自己的產業,搞了很多年失敗的真的不少
雖然要花納稅人的錢去扶他還扶不起來很火
但不扶植本地產業,那我們就要永遠代工永遠受制他國了
這種國家大家都知道永遠不會有好日子的
|
我不曉得野雞大學的定義範圍到哪邊
除了台清交成之外的所有大學?
如果整整四年下來連產線都用不上還講甚麼學以致用呢?
我提到黑手
因為超級多這類的協力廠商都在發生青黃不接的情形
多念四年書連以前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概念都沒有
(跟現在一般高職生比也不見得強)
更別提上陣搞設計搞創新
台灣讓大學進出都不難的結果就是讓學生自主、自律但是顯然極多數都極差
這邊很多都是都是念過這些4年 6年甚至超過10年"高等教育"的
能獲得知識跟實務能力的機會非常多
但是時間實際是怎樣用的還要明講嗎?
而老一輩的當然未必就很自主很自律
主要是他們多數一開始就在各方面都很匱乏
不只要自己養自己還得小小年紀就分擔家裡
不咬緊牙關硬撐過去不行
除了學校教的還要自己設法去學其他的~有得做就下去做
我只覺得後來的教育政策很明顯忽視調人的劣根性
用不切實際的想法去鬆綁一大堆門檻、淘汰機制還有應付考試跟實務脫節的問題
現在整池都爛了~連碩博士都被看輕
現在來講甚麼今昔學歷/待遇對不對等連底氣都沒有
===============================================
關於產業升級
我不認為韓國是好的標的
靠幾家品牌撐起來的印象帶動外界以偏概全的眼光
以為韓國整體品質、技術都短時間大幅爬升了
韓國製的這幾年變成好東西了
這在一般終端消費者看表面的眼光是混得過的
實際的裡子要補足還很遠
這幾家大到離譜的企業現在看起來能撐多久很難說
而且實際分到人民手上的也很有限
而且台灣光是目前這樣的就業環境大家就罵翻了
真的養出財勢敵國、存亡與國家整體興衰互綁的超巨獸
大家能吞下這種表象的復甦?
================================================
軍工業的發展阻力不只是一般的商業競爭而已
要能養起來極難
就算有虧多少都要撐下去的決心也未必能搞到必要的技術、材料、設備
重工業確實就很可惜了
不過台灣當初發展讓人才都朝現在這些高科技產業發展
如果分不小比例的資源來養這一塊~好壞也難以斷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