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DavW
建築物每年都有維修成本, 當初經濟效益評估會不知道嗎?
每年五百萬都撐不下去, 那藤本的台灣塔和伊東的歌劇院是不是要託孤了?
台中歌劇院BOT還流標11次,
文化部與台中市政府初估, 每年虧損8千萬到1億, 也是全民買單啊....
一直"生得出養不起", 變成蚊子館,
然後搞到民眾嫌惡謾罵, 才是對設計者最大的傷害吧?
|
台中國家歌劇院歷史 轉至WIKI
最初七期重劃區整建完成之後,公有土地規劃為臺中市政府大樓、臺中市議會議政大樓與「臺中音樂藝術中心」。
1992年,台灣省政府將原先規劃的臺中音樂藝術中心變更為「國家音樂廳」,後依文建會建議改為興建「國家歌劇院」。
1995年,市政府與市議會新大樓完成國際競圖。
2002年,台中市長胡志強爭取古根漢美術館到台中設館;並透過都市計畫變更,古根漢美術館將設置於機l、公1-1以及新2位置;國家歌劇院將設置於機2、公 1-2及公1-3上。而市政府將改設於公3用地,另市議會另設於公2-1、公2-2及公1-2上。整體園區面積約計211,330平方公尺[1]。
2003年,古根漢美術館完成國際競圖,由伊拉克裔英國女建築師札哈·哈蒂設計得標,經費約60多億,納入行政院的新十大建設。
2004年,因行政院未將古根漢美術館建設案預算編入新十大建設裡以及台中市議會於年底亦未編列第一期預算,導致古根漢美術館台中分館一案被迫終止,國家歌劇院回歸公三用地興建[2]。
2005年,因已非國家新十大建設建案,文建會要求更名,9月7日將臺中國家歌劇院更名為「臺中大都會歌劇院」;9月21日降為地方級建設,全由台中市政府負責。12月16日完成國際競圖,由日本伊東豊雄設計圖得標。
2006年8月3日,台中市政府與伊東豐雄建築師事務所及其國內合作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完成簽約程序,全案決定採用「公辦民營(OT)」方式經營(三度流標)。
2008年9月5日,第一期基地土方工程完成。
2009年,第二期主體工程因施工難度高導致五度流標;9月18日第六度招標,終由台中營造商麗明營造得標,11月17日正式簽約,12月18日動工,施工期間45個月,預計2013年完工。工程難度之高,被媒體譽為媲美「世界九大建築奇蹟」,施工過程將由discovery頻道紀錄拍攝[3]。
2013年5月22日《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設置條例》通過,設定北、中、南各一座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大都會歌劇院成為國家級表演藝術中心,未來改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營運管理,正式名稱為「臺中國家歌劇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