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XElem
可能是偶和呆完滴教育體系脫節太久了吧....
回想以前國一時:
數理老師都叫偶們要直接背公式(不講原理),連英語課也不教音標(用注音或諧音)
那時候正是偶數學最差滴時候(痛恨背書),直到去仿間看免錢滴參考書後,偶才又回到水準
那時候老師滴觀念∼就是不容質疑(身為『問題兒童』滴偶,在那時可是徹底黑掉了....  ).....
|
其實上上一代的台灣教育不少的確是茶毒學子沒錯…
(太多大陸來的老鄉+門檻低的師專…)
我認識現在的新一輩師範老師,都盡量地改善了過去的問題
不過你要注意現在有很多那種靠教育學分當老師的
這種非正統師範出身的問題都不少
(因為他們幾乎沒有花時間好好研修教育學程)
--------------------------------------
你說的問題在今天也很常見
很多剛大學畢業的設計新人碰上復興美工老前輩
不論你讀的多高,人家就是早你進職場吃飯,很多社會經驗是取代不來的
這現象在取代性低的技術工作中都很常出現
然而學校能做的就只是培訓一個基礎人
進職場改造的如何還是得看公司如何培育
一個新進的員工馬上就習慣工作環境
要不是我家本來就是做這個的
(我家賣拉麵,我台大畢業去拉麵店上班本來就很上手)
不然就是工作內容跟學校教的相似度極高
(我學校寫程式畢業當然也寫程式,只是我要先聽懂客戶要的是什麼…)
(如果他到了不熟悉領域的軟體公司上班,那他的確需要改變態度先學習…)
其實我看你的例子
這公立大學的工程師也許不該來你這上班
因為這種書讀得多的人應該去做理論研究,或是工廠管理職,或是研發新模具這類的工作
你要的應該是那種,三年都在畫製圖,做焊工的高職生
這樣的人到你的職場馬上就能快速適應
但顯然大學生的學習環境跟工廠是兩回事
只差他要不要拉下臉職場學起
他現在就是在補足高職生在學校三年的差距
只要他願意用心學,在職場大概跑個一年兩年就能達到能用的水準,這也是現在通才教育的想法
一般來說,沒有書讀得多就能超越身為師傅級的您這回事
技術不容易取代,就是高職生的價值所在
最怕就是高職生學的東西太容易被學走,被取代
那高職生就注定要輸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