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XElem
歹勢,可能偶表達不夠清楚....43
|
其實學術界一直都在做這樣的事啊
連教育理論自己都在「勇於質疑敢於嘗試創新不怕失敗」
但要提出新的教育見解必須搜集大量資料佐以許多實際案例
才能讓一種想法變成學說
理工類的學術研究也是一樣,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大學就是教導學子站在知識的基準上去質疑,去嘗試,去創新,而不流於空泛
(但設計群/繪畫類的那可能不太一樣…藝術設計有時很看天份,很多沒學過理論的,作品也很棒的案例不少)
如果他們不把在大學學到的態度用在職場上,顯然是大學教育有問題,或是他們自己有問題
(其實大家都知道,太多不適合念大學的人跑去念大學,也有很多根本訓練不了人的野雞大學)
我是不知道現在教育教出來的人,與職場上的差距有多大
如果是教育教錯了,歡迎去教育部訂正知識,馬上拿個榮譽博士
(例如1+1=2,但職場說的是1+1=3,學校根本智障這類的)
「原因都搞不清楚」在此不妨想想,他是不是讀本科系的
如果他是讀本科系但不懂原理,那就是他學習失敗
如果他是非本科跨行轉行,那他原因搞不清楚也是自然的
別忘了「照本宣科」也是一種學習態度
人在初入新環境時,本來就會沿著先人的腳步先模仿,再思考如何從其中修改
不會有人連模仿都不做就急著想創新了吧
(抱歉,就是我,我就是那種做一次就想急著去修正的人,才被罵不切實際或是還不會走就想飛)
再來「學校所學滴知識只是基礎中滴基礎」這段
一直是我國的教育理念
我們一直訓練出基礎知識完備的人才,好讓他們適應各種領域,各種職場
但你要他們在大學中就跟上世界最領先的學說,科技,還得去推翻它
牛頓表示:你在說笑嗎?
愛因斯坦表示:歡迎推翻我哦(啊我被量子力學打臉了)
連身在學術界的教授講師都不一定敢說自己絕對辦得到了
這要求會不會太嚴苛了呢
千年來建立的學術理論能隨便就被20幾歲的年輕人推翻,那前人也太蠢了吧
如果你想說的是體制上的推翻或是社會全面的翻新,那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
至於「因才施教」「適才適任」
我們要怎麼知道一個人適合什麼?
現在性向測驗,生涯規劃課程,都是以前所沒有的
但不會有教育跟你保證,他絕對知道你的孩子適合什麼
教育只能啟發這個孩子,讓他自己知道他適合什麼
但問題在絕大多數家長不會放手讓孩子成長,老說「做XXX有什麼前途…」\
我想你在焊工界沒遇到好人才,可能是因為家長認為焊工沒啥前途
所以人才都跑去讀書了,做技術的黑手被認為是粗俗
至於你說的技術問題,其實就像上面說的
會讀書不一定菜煮得好吃
我上面也說了,唸書是教你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唸書就能解決問題
我舉例的科系都是不讀書研究理論就贏不了人的
但讀書不會讓你做傳產,畫圖,燒飯煮菜,端盤子之類的工作更出色
就像很多人認為讀餐飲學系有什麼用,直接跟一個大廚當學徒學個10年你也出師了
但讀書就是希望你能運用知識解決周邊遭遇的問題,而不是除了燒菜就一無是處的傻子
不然大家希望以前那個新聞,什麼台大生不會煮泡麵這類的
只會自己的領域就什麼都不會,大家喜歡這種人愈來愈多嗎?
他們是可以到職場拼個頭破血頭,再像您一樣靠自學建立各領域才能之類的
只是他們就會回頭抱怨「為什麼學校不教我,學校只教我讀書不多元啦,台灣就是唯有讀書高沒創意啦」
然後今天我們讓一個學子平均發展,讓他們各領域會一點,讓他們就算跨行也能快速適應
結果就是大學生學而不精
大家抱怨大學生沒特色,大學生學識落後業界,大學生沒有即戰力…
還是大家希望我們走美國那種,分工清楚,你是醫生就是醫生,你是律師就是律師
今天你要叫醫生賣雞排,你在開玩笑嗎?
今天你要叫律師組裝電腦,什麼? 我不會!
學得太精就變得單一且難跨行,平均素養又不足
如果各位認為這樣很好,那就好吧
我國教育現在就是希望教人成為人
結果家長自己都不把孩子當人
那老師幹嘛把學子當人? 大家喜歡機器人,喜歡螺絲人嘛
以前教育就是產出那麼多機器人螺絲人
大家又不滿意,所以才有教改的不是嗎
現在大學生基礎程度普遍提升,又被批沒特色,開始懷念機器人,螺絲人
我是真的不知道大眾要的是什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