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Irvinson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Sep 2004
文章: 37
任何時代都有不同的鴿派主和、鷹派主戰。譙周在《讎國論》提到悲觀投降論,「所謂的讎國,是指舊朝殘餘的國家規模很小,而新朝創建的國家規模很大,同時存在世上互為仇敵的國家。前者擺明指蜀漢,後者則指曹魏,兩者互為仇國。」小國反正打不過大國,不如就投降。這種人很多,赤壁戰前,張昭等人勸孫權投降。但是周瑜以及孔明紛紛主戰,三國於是鼎立。

主戰的人多,劉備、孫權因此建國立業;主和的人多,討論的話題則是如何投降。

孫權後來稱帝後嘲笑張昭,假如當年聽你的話,現在已經淪落乞食。

至於用人,曹操在魏國當丞相,沒人要求他培養人才;陸遜在東吳當丞相,沒人要求他培養人才;但是諸葛亮在蜀漢當丞相,大家都要求他培養人才。「孔明生前,未使國破家亡;孔明死後,蜀漢也未立刻終結。」秋風五丈原至少還有二十九年才使蜀漢亡國。

魏蜀吳三國之中,指出「因為國內晚期沒有人才而導致國破家亡」,首推東吳陸機。孫堅、孫策、孫權開國立功,「江東蓋多士」,等到二宮之爭後,「群公既喪,然後黔首有瓦解之患」。原本為東吳因沒有人才而亡國,陸機還曾寫下《辨亡論》二篇;結果傳到後世,就變成蜀漢因沒有人才而亡國。

其實曹魏鍾會叩關,姜維仍在奮戰,若非成都傳來就地投降的命令,一但鍾會撤退,即為蜀軍追擊之刻。按鍾會在劍閣強攻不破,而且開始糧運不濟,撐不了多久。但是阿斗下令前線所有軍士官,所有人解開盔甲,就地向敵人投降,氣得蜀兵蜀將拔刀砍石。
舊 2013-06-14, 08:10 PM #36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Irvinson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