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urleyscrapbook.blogspot.tw/.../blog-post.html
-- 管理者和下屬/僱主和員工/處理問題時所持有的態度
猴子管理法則來源
背上的猴子——由威廉姆翁肯 (William Oncken)所發明的一個有趣的理論。他所謂的“猴子”,是指“下一個動作”,意指管理者和下屬在處理問題時所持有的態度。其與Donald L. Wass在1999年共同創作併發行了介紹該理論的書籍《Management Time: Who's Got the Monkey?》。
很多管理者往往遇到這樣的情況,每天走進辦公大門後,總有員工跑到自己面前說:“我昨天的工作遇到了一些問題,請問該怎麼解決?”這個時候,很多管理者會發現,當你聽完下屬員工的工作彙報後發現這件事情並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而你原本計劃好今天要做的工作也因此耽誤了不少時間。
責任是一隻猴子
這其中的關鍵在於,本來該下屬員工自行完成的工作,因為逃避責任的緣故,交由上司處理。每個下屬都有自己的猴子,如果都交由上司管理,顯然,管理者自己的時間將變得很不夠用。
威廉姆翁肯提出的猴子管理法則,目的在於幫助經理人確定由適當人選在適當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當然,這個法則只能運用在有生存價值的猴子身上,不該存活的猴子,就狠心把他殺了吧!
猴子管理法則的簡介
猴子管理法則的目的在於幫助經理人確定由適當人選在適當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身為經理人要能夠讓員工去撫養自己的“猴子”,你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規劃、協調、創新等重要工作。
“猴子”=問題
你是問題處理高手嗎?假如你的下屬崇拜你,你或許會相當高興。但那以後,他幾乎每件事都向你請示,你會覺得如何呢?你是否會感覺自己的時間不夠用了,並因此開始檢查自己的管理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呢?
有一天,你的一位下屬在辦公室的走廊與你不期而遇,下屬停下腳步問:“老闆,有一個問題,我一直想向你請示該怎麼辦。”此時,下屬的身上有一隻需要照顧的 “猴子”,接下來他如此這般將問題彙報了一番。儘管你有要事在身,但還是不太好意思讓急切地想把事情辦好的下屬失望。你非常認真地聽著……慢慢地,“猴子”的一隻腳已悄悄搭在你的肩膀上。
你一直在認真傾聽,並不時點頭,幾分鐘後,你對他說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問題,很想先聽聽他的意見,並問:“你覺得該怎麼辦?”
“老闆,我就是因為想不出辦法,才不得不向你求援的呀。”
“不會吧,你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你看了看手錶,“這樣吧,我現在正好有急事,明天下午四點後我有空,到時你拿幾個解決方案來我們一起討論。”
告別前,你沒有忘記補充一句:“你不是剛剛受過‘頭腦風暴’訓練嗎?實在想不出,找幾個搭檔來一次‘頭腦風暴’,明天我等你們的答案。”
“猴子”悄悄收回了搭在你身上的那隻腳,繼續留在此下屬的肩膀上。
第二天,下屬如約前來。從臉上表情看得出,他似乎胸有成竹:“老闆,按照你的指點,我們已有了5個覺得還可以的方案,只是不知道哪一個更好,現在就是請你拍板了。”即使你一眼就已看出哪一個更好,也不要急著幫他作出決定。不然,他以後對你會有依賴,或者萬一事情沒辦好,他一定會說:“老闆,這不能怪我,我都是按照你的意見去辦的。”
關於作決定,記住以下準則:
一、該下屬做決定的事,一定要讓他們自己學著做決定;
二、做決定意味著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不想做決定,常常是潛意識裡他不想承擔責任;
三、下屬不思考問題、不習慣做決定的根源一般有兩個:其一是有“托付思想”,依賴上司或別人,這樣的下屬不堪大用;其二是上司習慣代替下屬做決定或喜歡享受別人聽命於自己的成就感,這樣的上司以及他所帶領的團隊難以勝任複雜的任務;
四、讓下屬自己想辦法,做決定,就是訓練下屬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勇於承擔責任的行事風格。
對話還在繼續。你興奮地說:“太棒了,這麼多好方案。你認為,相比較而言哪一個方案更好?”
“我覺得A方案更好一些。”
“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方案,不過你有沒有考慮過萬一齣現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噢,有道理,看來用E方案更好。”
“這方案真的也很好,可是,你有沒有想過……”
“我明白,應該選擇B方案。”
“非常好,我的想法跟你一樣,我看就按你的意見去辦吧。”
憑你的經驗,其實你早就知道應該選擇B方案,你不直接告訴他的目的是想藉此又多贏得一次訓練部屬的機會。訓練是一個雖慢反快的過程,訓練的“慢”是為了將來更快。
你這樣做的好處不言而喻:
一、打斷下屬負面的“依賴”神經鏈。
二、訓練了下屬分析問題、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讓下屬產生信心與成就感。他會覺得自己居然也有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越來越有能力的下屬能越來越勝任更重要的任務。
四、激發下屬的行動力。
五、你將因此不必照看下屬的“猴子”而騰出更多的精力去照看自己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