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razynut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啦,SF跟G的外線跳投跟切入的的命中率,如果能有四成以上就算很好的了。所以他們每抓到一個進攻板都是賺到的。
但對主打內線的禁區球員而言,這樣命中率是糟糕的。自投自抓反而沒有效率。我覺得內線球員的命中率,至少要接近五成。
|
我仔細講一下,我為什麼想看球權得分統計好了。
先講你討論的進攻籃板。
當搶到進攻籃板之後,其實不見得會得分,也有可能在連搶幾次進攻籃板之後,球出界或最後被對方搶走防守籃板。
這樣這一次球權的得分就是"0"
一次球權,以目前的籃球規則,得分可能為0~4分。
4分的情況,就是在三分線外出手進算加罰進。
3分的情況,除了三分球外,也有兩分進算加罰進。
2分的情況,除了兩分球外,也有兩罰都進的狀況。
1分的狀況,好像只有罰球進一球這種狀況。
0分的狀況很多不詳述了...
這樣統計下來,就會發現4成的三分球命中率,跟6成的兩分球命中率,平均每次球權都是1.2分。
但這是沒考慮搶下進攻籃板後再投進的狀態,以三分球來說大多是長籃板,搶到進攻籃板的機會比較要靠運氣。
但如果是禁區的兩分球,搶到進攻籃板後再放進的機會大增,這時平均球權的得分就會增加。
另外,有的球隊球風比較快,一場比賽有比較多次的球權,所以總分看起來比較高。
但不要忘記,球權基本上是對等的,所以跟球風快的球隊打球,對手的總分也會變高,這使得總分統計變得無意義。
所以我才會希望有機構統計平均球權得分這種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