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FLYFLY
*停權中*
 

加入日期: Sep 2001
您的住址: 廢鐵鎮
文章: 392
順便延伸一個個人的過往的思維,在我個人的小學階段(大約是西元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常常在家庭生活中或者學校中,聽家人或長輩及學校老師提到台灣本島某個地區的地名,
我印象中所聽到的,幾乎都把"單位"給省略了,這個所謂的單位,包含所謂的
縣、市、鄉、鎮 ,當時的自己的父母生活周遭的長輩,甚至學校的師長,
從來也沒主動跟我解釋,那些地名到底是個甚麼單位,小學階段,我對於台灣本島的地理地名,
是屬於一團混亂模模糊糊的狀態,例如我聽到"天母"這個地理名詞,
周遭的長輩會說,我們要去"天母",卻從來沒有跟我解釋"天母"是個甚麼樣單位的地方,
到底是台北市天母區,還是台北縣天母鄉/鎮。一直到了我上高中的階段,
從各種資訊的摸索,我才終於推敲出,原來"天母"只是個舊區域名的"俗稱"罷了,
並沒有出現在的台北縣市正式郵務地址系統裡頭 市、鄉、鎮、區 單位中。
小時候,遇到類似"天母"這樣的舊俗稱地名還有好多個,但是當時的教育環節
(就我的生活環境所遇到的部分),不曾遇到有人認真的對小學生解釋
傳統舊稱地區名,和現代郵務地址系統地名到底有什麼差別。就我的印象,
當年的社會課本(國立編譯館版本)也沒提到過。
我一直到了上高中,才終於累積出一些台灣地名的分辨與理解。
這樣的經驗,會讓高中階段之後的我,認為台灣的教育體制很有問題。
社會文化的現象是很會用"簡稱",而不會加上單位,或者標注 舊地域名,
導致對於地區名詞這些資訊還在摸索階段的學生,無法立即的理解。
我一直覺的這是華人文化一種差不多先生的表現之一,台灣的教育體制認為這是
生長在台灣的人民在生活中就應該要自行體會摸索的,而不把這樣的情境當成
應該要專文做教學的一回事。
非公開的資訊交流,或許為了圖方便而用簡稱,無可厚非。
但是公開發行的媒體資訊,還在大量用簡稱,那就有機會造成混淆。

當然時代不同了,2013年的現代,對某個詞彙有疑問,
第一步先看看維基百科有沒有相關詞條吧!?
舊 2013-05-23, 03:16 AM #14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FLYFLY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