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Eater2012
*停權中*
 

加入日期: Oct 2012
文章: 11
引用:
作者hueia1983
會寫靈活度,應該就是指台灣人特有的小聰明。

舉例:
別人是32~37~42~47~52~等的出

台灣廠發現在這些規格玩不贏人家,
就自己搞個40~50~尺寸出
然後40價格只比37面板貴一點,來到消費市場就變成2萬可以買37吋...
2萬3可以買40吋,然後42吋要3萬。

是你,你要買那個?

這樣搞有好處嗎?
依我前公司的說法,玻璃基板面積利用率提高,成本不變。
簡單說,做一塊37的成本,可以做一塊40,然後賣的價錢40又比37高。

這樣一比,利潤就出來了。

PS.以上是我老闆講的。是不是真這樣,只能去拷問他了


玻璃基板利用率要高這在面板業是基本常識
但新尺寸這件事還是有技術成分在內
以INX最成功的39吋為例
那是在六代廠基板六切
六代廠六切的原始設計是37吋
想切出39吋
機台某些部分要修改
array 的design rule 要重頭來過
還要保住良率不能掉
這不是說想切就能切的
否則LGD AUO Sharp BOE 也都有六代廠
幹麻只有INX想到那其實可以拿來切39吋呢

此外還有行銷策略的問題
當大家都在賣37吋的時候
只有你一家賣39吋
對客戶來說這就是only source
萬一其他廠商都不肯跟著開發這個尺寸
這個產品很快就會消失了
INX成功開發39吋和50吋且熱賣的時候
Samsung 也曾經開發43吋和48吋
LGD 也曾經開發36.5吋
我想很多人應該連聽都沒聽過吧
 
舊 2013-05-10, 10:39 AM #2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Eater2012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