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寫靈活度,應該就是指台灣人特有的小聰明。
舉例:
別人是32~37~42~47~52~等的出
台灣廠發現在這些規格玩不贏人家,
就自己搞個40~50~尺寸出
然後40價格只比37面板貴一點,來到消費市場就變成2萬可以買37吋...
2萬3可以買40吋,然後42吋要3萬。
是你,你要買那個?
這樣搞有好處嗎?
依我前公司的說法,玻璃基板面積利用率提高,成本不變。
簡單說,做一塊37的成本,可以做一塊40,然後賣的價錢40又比37高。
這樣一比,利潤就出來了。
PS.以上是我老闆講的。是不是真這樣,只能去拷問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