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scyther
究其根源,應該是外省同學家中的權錢影響到了學校,而非其族群的影響,不管怎麼看都不該放大為族群問題。
而,小學生又是最容易明確的區分出「非我族類」的年代「一樣就是一掛,不一樣就排擠」似乎還蠻普遍的。所以重點應該是「外省權貴」的同學因為家中的權錢影響到了學校對其的縱容,進而使其有辦法拉起一幫「外省幫」。不管怎麼說,或許是由於方言的不同,在小學生看來就有天地一般的差異吧!當然,當我們長大、學會世故後,我們會知道如何去和稀泥、維持和諧的人際交往。所以這頂多就只能算是童年時的不好回憶,不該放大為台灣社會的族群結構問題吧!
當然,考慮到實際狀況,不能否認部分38年後來台的外省分子佔據了台灣社會高位,但是有更多是被國民黨拉伕來台的無辜民伕。這些「榮民」在台灣建設的年代,也付出了自己的血汗:像十大建設就有許多榮民參與。這些人的有的到現在仍孤苦無依,而...
|
小學時就知道教科書上一堆做人道理都是騙人的,孔子所謂的有教無類也是騙人的,
書上教大家被欺負要跟老師報告,老師對待每一個同學都是公平的,
問題你想有可能嗎? 當時班上那個外省小流氓有家世背景.有他媽撐腰.
就連霸凌同學都能因此被'默許'下,你如果'愛好和平',下場就是一路欺負到畢業,
報告老師? 老師不反怪罪你就不錯了,既然遊戲規則不公平,
以暴制暴或許不是最好方式,而且還因此在不對等待遇下被老師與學校黑,
但是,在那時確實是唯一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讓他帶傷回家,可以讓他知難而退,
也確實後來他們那幫不太敢再找我麻煩,現在想想,那時就算動手被黑,但也只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