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hugow
K6前面還有一代K5,這算是AMD不太出色的一代產品。後續被K6取代。
然後有所謂的K6-2、K6-3,只是一直在socket 7 終究還是會有瓶頸。
AMD 後來作了過渡期的 Slot A跟最終版的socket 462。
這才是AMD的CPU被玩家認可的起點。
之前僅僅是預算不足的其他選擇,當時還有Cyrix這一家CPU廠。
|
這個說法我認同,socket 7 是 intel 同意 AMD 使用相容腳位的最後一代產品,Slot 1 是不許被 AMD 以相容腳位來插花的,所以 AMD 就有三年左右的時間自己開發 socket 7 的擴充規格,像 83 外頻,100外頻等,搞笑的是 AMD 有一批標示100外頻的K6-2在100外頻下會當機, AMD 又搞出了 95 外頻, 像有的 K6-2 450 跑 450 MHz 會當機,降成 400 就很穩定,可見是 AMD 標的速度太高了,反而 INTEL 是可跑600的,它只標 450,K6 時代不是 AMD 光輝的時期,反而是黯淡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