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Member
|
習近平日前訪俄,一口氣承接俄羅斯第四代海空先進裝備,成果豐碩。這固然是兩國戰略互信所致,更重要的是,軍購契合俄羅斯軍隊改革的需要,大幅投放隔代裝備於市場,因應研製新一代裝備所需,不僅中國受惠,與俄國有長期軍火交易的國家也有相同機會。
去年底俄羅斯總統普丁發表國情咨文,突出強國戰略。今年二月普丁參加俄國國防部年度擴大會議時,明確軍隊五大改革,包括嚴格執行部隊換裝 計畫,即在二○一五年前部隊新式武器比例應達三○%,二○二○年前達七○%至一○○%,顯示未來數年國際軍火市場將湧現不少俄制高檔裝備。
新式武器即第五代裝備,俄國計畫從二○一五年起向俄軍批量供應第五代隱形戰機T-50,蘇35被俄羅斯視為第四代多用途戰機,作戰任務與 美國F-15E相當,而中國也有同代機種如國產殲-11B。此時俄國不賣,等中國國產技術成熟批量生產時,蘇35即失去市場優勢。
俄羅斯這次願意釋出第四代「拉達」級常規動力潛艦給中國,雖有些意外,亦在情理之中。據美國消息,中國至今應有六或七艘具有新型 AIP(絕氣推進系統)的「元」級潛艦,性能與「拉達」級類似。既然如此,俄方就無保留技術的必要。事實上,俄國魯賓海洋工程中央設計局已經著手研製第五 代潛艦,包括核動力與常規潛艇。
依次類推,習近平訪俄簽署的軍購大單,幾乎是俄方軍備的隔代釋出,中國若自製需要較長時間,不如現買,把資源投放在新一代的國產裝備,取得更大效益比。
普丁說了,俄軍需在兩年內建立前沿軍事科技研發體系,尤其側重發展無人機和戰鬥機器人的科研項目。俄中之間有無合作?或可作為觀察雙方深度合作的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