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jor Member
|
那是孫文的個人主張,但他從沒得到過能實現承諾的權力.
換言之,日本是以一位不具備承諾能力者的主張,來據此法理化取得滿洲的行為.
蔣的地位那時並不穩固,直屬部隊幾近打殘,他已經沒法輕易答應和談,怕底下太多
人想取而代之.
----
日本掘起的背後黑手是英國,日俄戰爭後日本已然外強中乾,各種戰略資源全靠列強
輸血,列強沒答應,日本最後還是得縮手.
一戰開打後,日本忙著發戰爭財,對中只能逐步蠶食.
一戰結束,英法等國又面臨各項亂局,實力衰退,日本此時才真正產生與列強在亞洲
地位對等的心態,從而漸漸甩開英國,最終與德國結盟.
抗戰開打,歐美諸國(包括盟友德義)在華利益全受影響.
日本要是沒發狂,就不會忘了德國鞭長莫及,而國內所需資源,仍極度需要被其得罪光
的美英法..等國提供.
光論雙方實力,日本當然能打贏中國,但是資源耗盡了怎麼打?
----
中日之間是誰先開打,雙方各有說詞,只採信日方說法是很種奇妙的心態.
要說開戰使誰獲益,明顯是日本,尤其是在軍方掌權的情況下.
|